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何时供暖,不能太机械

2016-11-03 作者: 齐静 来源: 大众日报
  □齐静

  近几日,气温骤降,很多人都穿上了厚衣服,家里也打开了空调取暖。寒冷的天气,让供暖又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省城济南已于11月1日开始了预供热,不少小区居民的家里已经温乎起来。莱芜和聊城两地决定将把供暖时间提前三天,由本来规定的11月15日提前至11月12日。而在有些城市,人们还只能先开空调忍着,虽说要根据天气变化对启动冬季供热的时间进行调整,但供热条例对正式供热时间有硬性规定。
  一场秋雨一场寒,连日来的阴雨天气让气温一下子降不少,“能不能提前供暖”成了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信息的获取变得越来越便捷,“看天”几乎不存在什么技术性难题。而能否实现“看天供暖”,则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及其对待民生问题的态度。面对已经建立起“看天供暖”的城市,只能说“看天供暖”不难,难的是热企与政府行动的决心。
  实际上,省内有城市供热管理条例提出,根据气候变化,政府应当决定提前或延长供暖时间。但由于条例并没有列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如采取什么样的磋商机制、怎样的天气符合提前或延长供暖条件等,“看天供暖”的可操作性存在着诸多问题,“看天供暖”逐渐成了“看通知”供暖。
  由于取暖费定价是按照规定供暖时间计算,多供暖一天,就会产生额外成本,而这些成本由谁来买单,一直没有明确。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前供暖”是由政府财政买单,但“提前供暖”的花费不是小数目,总是让财政来填这个窟窿,并非长久之计。想要真正实现“看天供暖”,这些都是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妨看看其他城市是如何做的。从2010年开始,北京市供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气象会商机制。按照一般程序,大约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期间,北京市城管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气象局会同供热单位、企业等会进行三次“圆桌会议”,根据天气预报研判是否需要提前供热。按照相关规定,连续5天平均气温低于5℃是开始供暖的“标准线”。兰州市也明确,全市正在努力推进热计量供暖,当天最低气温达到0℃或者连续三天最低气温在5℃以下,可以提前启动供暖。
  一个城市何时供暖不能太机械。大家都穿羽绒服了还不供暖,显然说不过去。“看天供暖”的本意是为解民众之忧,避免市民挨寒受冻,但如果无法从现实情况出发,灵活对待问题,一切都要“等通知”,无疑是与服务民生的出发点相违背。一座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很大程度是取决于那些最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看天供暖”面临的各种难题,最终会找到相应的突破口,而这最需要的正是热企与政府的智慧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