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出国门维和,邢飞用行动诠释当代中国军人本色

“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

2016-09-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2015年,孟加拉国海军准将访问维和步兵营,邢飞(中)担任翻译。(资料图)
  □ 本报记者 赵 君 
    本报通讯员 熊永岭 于景潇

  6年3次分赴黎巴嫩、柬埔寨、南苏丹执行国际军事任务,历经高温瘟疫、雷场战火的生死考验,乳山市人民武装部副部长兼军事科长邢飞,始终把祖国荣誉铭记在心,以坚守宣示忠诚,用行动展示着中国军人爱好和平、化戈止武的决心追求。
“军人最大的荣誉
就是为国出征”

  邢飞的老家在乳山市海阳所镇的一座小渔村,与村子相隔不远处有个边防派出所。从小,战士们整齐划一的队列、英俊挺拔的形象、雷厉风行的作风就深深感染着他。1996年,邢飞高考考出了高出一本线60分的好成绩,填报志愿时他毅然选择了石家庄陆军学院步兵专业。
  “风吹石头跑,山上不长草。雨水不管饱,百里人烟少。”这是内蒙古军区司令部直属工程维护队驻地流传的一句顺口溜。2000年,军校毕业后,邢飞被分配到这里任排长,负责战备坑道的日常维护。环境荒凉,专业陌生,任务边缘……但邢飞依然选择恪尽职守。他请教“老边防”,苦学理论知识、钻研工作流程,很快就做到了专业知识一口清、设施维护无差错,从稚嫩的“学生官”成长为全排的技术骨干,并带领全排荣获集体三等功。
  2009年,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摆在邢飞面前:总参谋部面向全军招考军事观察员,并从中选拔联合国维和参谋军官。“军人最大的荣誉就是为国出征。”那时邢飞已调入乳山市人民武装部工作,但他决定报考。
  “维和人员一向是一线部队的精英,人武部的干部咋也想出国维和?”“人武部的干部能行吗?”面对质疑,邢飞卯足了劲儿积极备考,白天尽职尽责干好工作,晚上加班加点复习功课,“5+2”“白+黑”成为常态。经过8个月的不懈努力,他最终从全军800多名应考者中脱颖而出,并在之后的岗前培训中以体能和理论全优的成绩拿到了走出国门的“通行证”。
  2010年3月,被授命为联合国维和任务区首席扫雷参谋的邢飞,登上了远赴黎巴嫩的航班,开始了首次维和之行。
“没有过硬素质,
哪有打赢底气”

  维和行动始终与危险相伴,扫雷作业更是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邢飞坦言,双脚踏上黎巴嫩时,心中压力巨大。因为不仅要面对完全陌生的复杂环境,还要领导组织来自6个国家的11支工兵扫雷分队开展扫雷排爆任务。
  “胡拉村发现炸药爆炸装置,请立即前往清排!”2010年7月的一天,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任务区司令部向邢飞下达了命令。邢飞迅速带领排爆队员赶到村庄,经过现场勘查,发现涵洞内放置了大约200公斤的TNT炸药。
  如何处置?多数排爆队员倾向实施引爆,但邢飞没有急于下命令,因为炸药安放地点恰好位于有300多户村民的村子中央,一旦引爆,村民的家园将毁于一旦。经过慎重观察考虑,邢飞决定:人工拆除!
  大胆的决定源于精湛的技能。邢飞与队员们一起研究制定了详细的拆除方案,他穿上厚厚的防护服,率先爬进了近40摄氏度高温的涵洞,仔细排查每一个点位,小心翼翼解剖爆炸装置。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艰苦作业,炸药最终成功拆除,警戒线外的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
  “没有过硬素质,哪有打赢底气。”邢飞常以此勉励自己不断提升扫雷排爆技能。在黎巴嫩维和的一年多时间里,他领导清排复杂雷场43个、高难爆炸装置4个,累计面积达25000余平方米,并主持7次涉雷涉爆活动调查。
  首次维和的优异表现得到充分认可,2012年,我国向柬埔寨派出扫雷专家组从事扫雷排爆及相关业务培训工作时,邢飞再次被委以重任:担任首席专家和总协调人。
  由于我军缺少符合国际通用标准的人道主义扫雷教程,总参谋部把牵头编写培训教程的任务交给了邢飞,这离援柬任务开始只有不到4个月的时间。“国内没有基础,我就利用维和期间学到的联合国人道主义扫雷知识,结合扫雷工作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并组织人员冒着高温实地拍摄配图。”邢飞告诉记者,经过三个多月的连轴转,终于在出发前编写完成了13万字、200余幅配图的培训教程,填补了全军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依照此教程,我国先后为柬埔寨“王家军”学员组织3期培训,累计授课1200余课时,培训近200名专业人才。
“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背后有强大祖国支持”
  2015年,我国首派步兵营到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邢飞因为经验丰富、语言能力突出,被点名参加。“计利当计天下利。若以小利计,何必披征衣。”邢飞一直这样认为。安顿好家人,他又一次打起行装出发,成为山东省军区唯一一位三次参加维和行动的军人。这次他的主要任务,是对外联络交涉和危机处理。
  2015年11月,南苏丹北方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邢飞与82名维和步兵营官兵到南苏丹蒙德里地区执行长途巡逻任务。当地武装分子与南苏丹政府军发生激烈交火,现场流弹纷飞,情况万分危急。为平息事态,邢飞等人冒着枪林弹雨,多次深入各方控制区,展开斡旋,最终促使交火双方停火并撤离。南苏丹维和8个月,像这样的危机事件,邢飞参与处理了10余次。 
  维和常面临生死考验,邢飞曾与武装分子的枪口仅隔一块车窗玻璃。“说不害怕是假的。但我尽可能保持镇静,迅速思考如何应对。”邢飞说,“我经常告诫自己,深入危险地区是军人的职责所在,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而且背后有强大的祖国支持,任何困难都能解决。”他坦言写过遗书,“因为我无法预测生死,危机面前军人舍生取义是天经地义的事。”
  “晴朗的夜空中,皎洁的月光散发出柔和的光芒,像您凝视着我那温柔的目光。爸爸,明月千里寄相思,愿月亮把我和妈妈对您的思念捎给您,希望您在异国他乡平安、健康……”2015年中秋节,远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的邢飞收到了女儿的来信。信虽然不长,却饱含着家人深深的思念和爱意。
  邢飞告诉记者,维和期间,这封信他当作至宝,一直带在身边,每有空闲就拿出来读一读。维和归来,他想着法子补偿对女儿的亏欠。“主动要求送她上学,帮她梳头发,等等,使劲儿‘讨好’她。”邢飞笑着说。
  “从军20年,从山沟连队到军分区机关,从作战部队到人武系统,从基层岗位到走出国门,邢飞先后8次调整变换岗位,每一次他都以对党的绝对忠诚坚决服从、毫无怨言,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威海军分区政委曹元怀介绍,由于维和期间的出色表现,邢飞两次被授予联合国维和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