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冠县“校企对接”补创新短板

20余名高校科研院所人才成为“座上宾”

2016-09-20 作者: 王兆锋 来源: 大众日报
  □王兆锋 许永飞 报道   8月12日,在山东恒通晶体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济南大学侯宪钦教授(左)正与企业技术人员探讨高纯度氧化铝坩埚生产改进情况。 
  □记者 王兆锋  
  通讯员 吕东江 许永飞 报道
  本报冠县讯 8月4日,在山东恒通晶体材料有限公司,来自济南大学的侯宪钦、师瑞霞两位教授正在与公司技术人员就企业在高纯度氧化铝生产中遇到的滚球细化、升温曲线优化等难题进行探讨。“去年12月,济南大学来冠县挂职的周国荣副县长,积极进行牵线搭桥,让我们成功与济南大学开展了技术开发合作,实施的滚球技术细化、升温曲线优化和高纯度氧化铝陶瓷研磨球研制等5项技术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山东恒通晶体材料有限公司负责技术的副总经理卢胜波介绍说。
  针对高层次人才紧缺导致的产业创新制约,冠县在提升人才引进“精准度”上下足了功夫。冠县县委书记牟桂禄介绍,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冠县探索柔性引才方式,实施“校地合作”、“校企对接”,陆续建立起了“专家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校企共建实验室”等,为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来冠县发挥才智搭建平台或牵线搭桥,把引才从活动变成了机制,从“工程”变成了“平台”。中科院老专家工作站、北京林业大学、省农科院、济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的20余名专家、教授,正是通过这种柔性引才方式,成为冠县的“座上宾”。
  “我们通过集合发展改革局、经济和商务局、科技局、农业局等部门,采取部门联动,摸清了企业生产中存在的40项技术难题,并结合工业、农业、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编印《冠县技术难题汇编》。”冠县科技局局长高增璞补充说,整理好的技术难题汇编印发给高校科研院所,让专家学者对企业存在的技术难题有初步了解,并提出初步解决方案。然后,将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的解决方案反馈给企业,并督促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主动对接,增强企业与高校院所对接精度和深度。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每项创新都离不开人才。对此,山东恒通晶体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永宾深有感触,他说,他们企业拥有国内首条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高纯度氧化铝生产线,年产5N级高纯氧化铝制品达3000吨。为将产品做精、做细、提升科技值,曾多次计划改造生产线、延伸产业链条,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技术型人才,只能作罢。“与济南大学合作后,企业生产工艺提升、新产品研制就有了智力支撑。”许永宾举例说,企业生产线上使用的研磨球都是低纯度的99球,在研磨过程中对产品有一定的“污染”,影响纯度,而市场上没有适用于生产线的高纯度研磨球。为改变这一情况,他们和济南大学研发团队合作,用自己企业生产的超细高纯度氧化铝研制高纯度氧化铝陶瓷研磨球,“产品研制成功后,能使产品的种类在高纯领域实现多元化,获得不同平均粒径的高纯超新氧化铝粉,满足高端领域的需求。”
  “校企合作是一种双赢,科研成果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也会呈现出‘蝴蝶效应’。”冠县科技副县长周国荣介绍说,高校科研院所研发的高新技术成果需要应用的实践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企业又急需创新人才、技术来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科技值。通过这种直接的产研合作,能够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项目、引领一个产业”的效果。
  今年以来,冠县共组织开展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13次,24家企业与10余所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达成科技合作协议和合作意向28项,建立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校企共建实验室”和“高校实践教学基地”等产学研合作平台21个,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7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