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视点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群众及社会各界捐款3200多万元,洛城——

建美丽乡村,老少爷们齐上阵

2016-08-12 作者: 戴玉亮 石如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戴玉亮 石如宽 
    本报通讯员 韩明云

  走进寿光市洛城街道林家村,但见街道两旁绿树成荫,大街小巷整洁有序,文化墙上绘着中国梦与核心价值观等相关内容。
  截至目前,洛城街道118个村中已有104个村,像林家村一样达到美丽乡村标准。
  “目前,美丽乡村建设共硬化大街小巷总长度486公里,修建排水沟196公里,新建文化广场132处,新上健身器材1086套,新建文化墙223处,安装路灯2870盏,清理乱搭乱建1480处,绿化面积4.2万平方米。”分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洛城街道人大工作室主任张成生说。
  据了解,建设美丽乡村,洛城街道已经投入资金8600万元。其中,群众及社会各界捐款3200多万元。
失明老人捐款1000元
  今年3月12日,是林家村原定的美丽乡村建设集中捐款日。3月11日上午,双目失明的李之光,拄着盲杖来到村委办公室,捐款1000元。“李之光独身一人生活,以低保为生,每一分钱都来得不容易。我们不要他的捐款,但他硬生生地留下了。”林家村党支部书记郎守松说。
  林家村困难党员刘同仁,春节前儿媳因病医治无效去世,花去巨额医药费不说,还撇下了两个孩子,家里十分困难。但刘同仁个人以党员身份捐款1000元,家里其他成员捐款3500元。76岁的老党员刁世昌,半身不遂,卧病在床,捐款600元。退休干部靖长福托儿子捎来1万元,郎守明一家捐款8000元,全家远在济南的刘同庆捐款6000元,在村里做木材加工生意的留吕村孙长德捐款1万元。
  一天时间,林家这个只有200户、710口人的村,群众捐款近50万元。
  柴家村建设美丽乡村的消息一发出,群众就涌现捐款热潮。在济南做生意的袁武杰、袁文杰兄弟二人首先捐款10万元。在外工作的杨金明、杨金辉、杨秀美兄妹3人,每人捐款1万元。在北京工作的退休干部杨公之听到消息,托人带来1万元。79岁的陈桂芬,两个儿子因病离世,一人靠低保生活。当她拿出600元捐款时,大伙都劝她不用捐,她哭着把钱放到办公桌上:“人家都捐款,为啥不要俺的,俺是柴家的一份子,俺也要尽尽心啊。”
  柴家村主任袁洪洋说:“在外人员捐款30多万元,村民捐款50多万元,共收到捐款81.6万元。”
  郎守松说:“没想到老百姓这么认同美丽乡村建设。”
村民自愿当修路总指挥
  “富裕起来的群众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洛城街道党委书记马焕军说。
  在郎家村采访,村民屡屡提及郎需顺、郎益彬和郎需华。“3条环村路、2条大街、14条巷子,2.4万平方米的硬化面积,所需混凝土村里没花钱,都是从事建筑业的村民郎需顺捐助的,价值20多万元。”郎家村村主任郎丰相告诉记者。
  郎益彬和郎需华,一直从事建筑行业。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他们自愿担任修路总指挥。两人除了每人捐款3万元外,还承诺村里建设美丽乡村的非生产性开支,全部由他俩负责,不用村集体花一分钱。为了建美丽乡村,郎益彬特地从潍坊搬回老家居住。在南京的儿子邀请郎益彬去旅游,郎益彬回复儿子:“咱村的路没修完,我哪里也不去。”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许多群众把村里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做,开工不设障碍,投工不计报酬。东斟灌村村主任李春祥说:“群众把捐款修路作为一种荣耀,这体现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体现了在外人员对家乡的牵挂,体现了干部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正能量。”
美丽乡村复苏乡土精神
  58岁的李爱荣一家住在郎家村西北角,过去出行不便。当平坦的环村路修到门口,李爱荣连夜写出一首长诗。她说:“没想到街道来把美丽乡村建,没想到干部群众把钱捐,没想到爱心的人们捐钱捐料作贡献,没想到这么大的工程老少爷们自己干。”
  西高湛村的韩秀香说:“俺村里的干部特别好,集体收入全用在修路上,现在大街小巷全硬化了。我和儿媳妇说,以后你回家,穿着高跟鞋也不怕崴脚了。”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全街道环境卫生大整治。今日洛城,3万户村民房前屋后无不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农村面貌质的飞跃。”张成生说。
  “从洛城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行动中,我们看到了乡土精神重塑的希望。仓禀实而知礼节,富裕起来的洛城人,渴望精神层次的提高。借助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他们选择从改变身边环境做起,追求更能体现自身价值的方向。而这种主动选择,正是乡土精神复苏的坚实根基。”马焕军说。
  据了解,明年洛城街道118个村将全部达到美丽乡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