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诸城·财经

多家合作社联合,在市场开拓、农资议价、资金互助等方面资源共享——

攥成拳头闯市场

2016-08-12 作者: 张鹏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 鹏
   本报通讯员 徐春光 王建荣
  
  诸城市相府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当地是个响当当的品牌。这个联合社的特点在于把合作聚集在一起,实行共同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目前,吸纳了7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和3个经济实体加入。
  联合社的建立源于多家合作社的市场落败。“成立合作社后,在当地是大户,菜品质量好、产量也多,到大城市能卖个好价钱。”有闯劲的绿洲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邱耀光拿着样品就跑到了上海蔬菜批发市场。
  恰巧,一蔬菜批发商急需冬瓜30吨,可绿洲的产能只有10吨,这该怎么办?邱耀光马上多家联系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希望凑齐货源。联系了几天,他们不是不种冬瓜,就是种植面积小,最后连20吨都没有凑齐,生意泡了汤。
  绿洲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成立之初,担心大规模种植有风险、卖不了,就分散多个品种种植,以为船小好调头。但是,面对大订单又望尘莫及。小市场入场费用高、价格上没有话语权,社员忙碌一年到头来也挣不了几个钱。
  2011年9月份,绿洲等7个蔬菜专业合作社和3个经济实体联合成立了诸城市相府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小合作社的大联合,就是为了一起闯市场,攥成一个拳头发力。”诸城市供销合作社主任胡希俊说。
  合作后,联合社总经理庄术本发现种地成本大大降低,究其缘由在于议价能力的提高。“以前每个合作社单独从厂家购买复合肥,单子小,价格高,现在联合社出面,一次购进几十吨农资,成本比以前便宜了20%左右,仅化肥一项,一年节省几万元。”
  联合社的成立还解决了规模化种植过程中土地流转、资金需求、技术推广等难题。产业链条短、规模偏小、资金匮乏一直是合作社的一道坎,而在联合社内部,开展“大流通”资金互助,参与“大流通”的社员360余人,组成内部信用合作资金380余万元,资源共享,集体决议。
  随着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合作组织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相府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更加注重市场信息、生产技术、农产品销售、物资供应的统一服务工作,提升联合社专业化生产科技含量,增强特色农业的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联合社采取“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为各专业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同时注重农民田间地头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形成了以“基地培育-种苗供应-规范种植-规模经营-统一收售”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邱耀光告诉记者,过去每个合作社都有一个或多个商标,“品牌多,却没有一个叫得响。”为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联合社统一使用“庄术本”等商标,实行无公害认证,并进行农产品追溯建设,市场认可度大大提高。同样是一亩大葱,能高出市价350元。
  目前,相府蔬菜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围绕蔬菜、果品、畜禽、粮食、油料等主要农产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大基地认证、商标注册、产品推介、营销策划的力度。产品进入利群、百盛、中百等大型连锁超市和烟台龙大集团、青岛福生食品等国内知名龙头企业,品牌竞争力不断提升,销售市场不断拓展。
  已注册的“茁山”牌花生、“刘庸”牌五谷杂粮和“庄术本”、“昌锦”牌蔬菜4个商标,其中“茁山”牌花生系列产品取得“QS”产品认证,下茁山3000亩花生基地取得无公害认证,带动周边农民参与标准化种植6000亩,可收购优质花生210万斤,产值1000万元,直接效益200万元,为农产品进入大市场,走进百姓餐桌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