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心灵小品

肝肠似火

——游辛弃疾故居有感

2016-08-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刘春雨
  自小就熟悉这样一首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喜欢这首词描摹的乡村生活,清新秀丽,朴素雅静,甚至向往自己也能“溪头卧剥莲蓬”。
  也熟悉、喜欢另外一首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怎样的一番诗情画意。
  我以为作者辛弃疾是快乐幸福的农夫!
  读得多了,才知道远非如此,貌似“悠闲”的背后,是曾经“壮岁旌旗拥万夫”的雄壮,是“醉里挑灯看剑”的无奈,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壮怀激烈。
  原来,他是这样一个人:曾带50名义士闯入有五万之众的金营,生擒杀害耿京的叛徒张安国,并策动上万士兵反正,一时间轰动南宋朝野,连宋高宗也为之叹息,“壮声英慨,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洪迈《稼轩记》);他也曾枪挑投敌的义端于马下,并在现在的济南市柳埠镇桃科水库坝东留下了“枪杆泉”。
  我一直想零距离感受一个伟大爱国词人的内心世界。我曾想借助于读他的作品。那是他的泣血心声,可是读来读去,总觉得缺了一些东西。恰巧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辛弃疾故居,我想正好可以去寻找那些缺失的东西。
  沿历城二中东门前的鸭西线公路一直向北五六公里,走到一个处在遥墙镇名叫四风闸村的地方。宋高宗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卯时,辛弃疾出生于此。
  听故居工作人员说,平时来故居参观的人寥寥无几,不知此时的稼轩一如他当时一样寂寞?也好!静静地走在辛弃疾出生的地方,正好可以“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更何况,我走过的地方,很可能辛弃疾也曾走过,从蹒跚学步,到雄姿英发。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脚步,跨越千年重叠在一起。
  我想,这里有他童年的快乐,也必然少不了他面对故国沦陷时的仰天长叹。
  在距辛弃疾的塑像二十多米的地方,我找了个阴凉处,看着塑像,默默地站了好一会儿。
  在与他的目光相遇的那一刻,我感觉突然找到了读他作品时所缺少的东西——对自己“肝肠似火”的强烈的自我认知。
  这也是他始终不妥协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的原因。正所谓: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离开故居时,我心里分外轻松,那是因收获而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