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岱岳区打造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和品牌,推动志愿服务在基层常态化开展

“小社区”筑起“大服务”

2016-05-30 作者: 姜言明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本报通讯员 徐峰 李腾腾

  “没想到,俺打了个电话,事就真的解决了!”在泰安市岱岳区池子崖社区,提起社区最近帮助解决的一件难事,70岁的居民邹大爷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前段时间,邹大爷家里老人去世,留下了一张没有密码的银行卡,钱取不出来,他特别着急。“这样的事不好办,社区能管吗?”邹大爷说,他实在没办法了,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打了社区“小刘服务室”的服务电话。
  “张所长是我们社区的法律援助志愿者,我们及时联系咨询了相关法律问题。”“小刘服务室”创始人刘如伟介绍,在社区所在街道司法所所长张茂国帮助下,通过所有子女签订调解协议,然后到法院领取出具的证明,最后到公证处进行公证等法律程序,邹大爷很快便提取出银行里的钱。
  像张茂国一样,池子崖社区已有140余名志愿者,组建了“小刘服务室”、党员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便民志愿服务队等7支志愿队伍,为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
  池子崖社区是泰城城乡接合部的一个村改居社区,村民上楼变居民,再加上外来人口增多,给社区管理服务带来压力。
  “社区居住人口多了,但80%年轻人在外打工,剩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孩子,都是需要服务的对象。”池子崖社区党支部书记邹范玉说,这些实际情况迫使他们积极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
  “我们社区有干部职工9人,为860多户居民提供服务,感到力不从心。”邹范玉介绍,一开始,社区把66名党员群众代表全部纳入“社工”,在社区统一组织下,义务提供便民服务、社区治安巡防和帮助照顾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病人及残疾人、留守儿童等。
  “群众需求和遇到的难事很多还涉及专业领域,单凭我们社区干部职工解决不了。”邹范玉说,为此,他们又吸收了20余名“编外”志愿者,专门为社区群众义务提供文化、医疗、法律等方面的志愿服务。
  为便于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池子崖社区成立了“小刘服务室”,打响特色志愿服务品牌。“以前没有服务室的时候,社区居民遇到事情也总愿意打电话找我帮忙。”刘如伟很喜欢自己现在的工作,每天忙碌的工作,让他收获了很多快乐。
  “小刘服务室”成立,使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更专业化常态化。2015年,“小刘服务室”共解决问题400多件,成为联系居委会和居民之间的重要桥梁。
  像“小刘服务室”一样,“微笑天使”、“活力彩虹”、“爱在旅途”、“守望工程”等一批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在岱岳区开展得有声有色。
  “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探索实行项目化、品牌化运作模式,志愿服务项目力求公益性、群众需求性强、发展空间大、亮点特色突出和具备推广价值。每个社区(村)都要立足自身实际,精心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岱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明办主任孙万胜如是说。
  近年来,岱岳区不断健全完善社会化志愿服务组织,探索制定一系列志愿服务制度,推动志愿服务在基层常态化开展,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全区志愿者达90000余人,分布在机关、学校、商业、卫生、教育、农村(社区)等各个领域,组建志愿服务队伍900余支,社区(村)志愿服务站全覆盖,截至5月5日已有873个志愿服务团体24113名志愿者在市“志愿云”系统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