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往事·发现

这里距今2500年,有秦末群雄逐鹿的古战场遗迹,有千年古寺湖陵寺,有神秘的鸡鸣台传说,有历代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还有众多文人雅士游湖陵城留下的优美诗篇。

湖陵城:一个陆沉于地下的战国古城

2016-03-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东汉时期的双耳陶壶
■ 考古探秘
  □ 王洪军

  建于战国时期的湖陵古城,历来是考古史上的一个谜。去年冬天,在大沙河疏浚工地,出土了大量战国、秦汉时期的历史文物,并挖出了城墙一角。至此,一个深埋于地下,具有2500年历史的辉煌古城,初步呈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位于微山县张楼镇程子庙村(今湖陵村)的战国古城。
2500年前的古城遗址
  走访湖陵村,几乎无人能说明白湖陵城、湖陵县、湖陵寺的历史。为此,笔者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走访了痴迷湖陵文化、长期研究湖陵古城的专家,参观了湖陵古城遗址出土的历史文物,初步揭开了湖陵古城的“庐山真面目”。
  史志、典籍对湖陵城多有记载。《中国古代地名大辞典》中写有“湖陵县,春秋宋湖陵邑”。《汉书·地理志》记载“湖陵属山阳郡”。《后汉书·郡国志》记载:“湖陵即湖陆,章帝更名。”《三国疆域志》记载:“湖陵之名,始于秦,汉代因之;王莽改为湖陆,而东汉兴,仍复旧名。”资料显示,自战国宋湖陵邑到隋朝入沛县止,其间近千年,湖陵均作为县级地方行政区划而存在。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水患造成古城坍塌。清咸丰元年,黄河决堤,湖陵地区受淹,至此,湖陵城彻底湮没于地下。
  根据微山县、沛县、滕县、鱼台县四地县志所记载的资料和图经显示,古泗水河道是从古城中间穿过的。依地势分析,湖陵城是隔河相对的两座城池。以河为界,北侧的为后城(子),南侧的为前城(子)。南城位于泗水故道南岸,属江苏省沛县龙固镇管辖。经勘探确认,城址平面近方形,实测城垣周长4140米,面积约104万平方米。现南城整个城址均陆沉于地面及水下,除河滩或沟渠两侧可见少许料姜石和砖瓦残片,地表基本无迹可循。北城位于泗水故道北岸、微山县张楼镇湖陵村西北区域。上世纪七十年代,北城墙及东城墙一带仍高出地表1米左右,湖陵村村中间向北小路现仍称为“城墙路”。勘探实测城垣周长3345米,面积73万平方米。现在,湖陵城遗址主要有:可溯秦汉的鸡鸣台遗址,隋朝始建今又重建的湖陵古寺,连接黄河、淮河两大水系,我国唯一的南北走向的泗水故道。
  有关部门对湖陵城遗址进行局部发掘,出土了城墙砖、瓦当、栏板砖、板瓦、筒瓦、陶罐、陶碗、青铜镞、铁镞、铁犁头等文物。城墙砖中部阴线刻有陶文,字体简洁朴拙。据专家鉴定,具有明显的早期金文特征。部分建筑构件残片,表面均为细密的绳纹,且多交叉,内面有麻点纹,具有明显的战国之风。这为推断湖陵城的建筑年代,提供了有力证据。另据康熙版《鱼台县志》记载:“楚顷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86年),齐、楚、魏三国联合灭宋,方与邑改属魏。随之,楚于县城东部置湖陵邑。”《微山县志》记载:“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楚置湖陵县,治所湖陵邑,当为微山县境内置县之始。”两县县志虽未明确湖陵城的建城时间,但可说明在置县之前,湖陵城就已建成,且具有相当规模。从地理位置来看,湖陵城地处徐州、兖州中间地带,古泗水中段,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楚文化与洙泗文化的交融、积淀,造就了湖陵城的繁荣与辉煌。据史料记载,在湖陵古城中,庙堂鳞次栉比,寺庙内古柏参天,塔亭林立,香烟经年缭绕,钟鼓之声不绝于耳。湖陵寺、鸡鸣台、三官庙、关帝庙、翠云庵交相辉映,蔚为大观,湖陵城当年的繁华可见一斑。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具有2500年历史的辉煌古城为何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对此,在史志和诗文中可以窥见一斑。明崇祯年间举人、先贤阎尔梅于康熙五年(1666年)作《游湖陵城》一诗,写道:“春来踏雪湖陵寺,遥见凫山接峄山。”“嘉靖末年沙塞后,鸡鸣寂寂剩荒台。”此诗不仅交待了湖陵城的地理位置,而且点明了湖陵城陷落的原因和时间。湖陵城没落的原因,康熙年间《鱼台县志》记载:“……河决华山,出飞云桥,分六大股横贯漕渠,至湖陵口漫入朝阳。运道告阻,城几没。”《沛县县志》亦有记载:“河决沛县,上下二百余里,运道俱塞,散漫湖陂,达于徐州,浩淼无际。”由此可知,湖陵城陆沉的主要原因是黄河泛滥。清代中后期,随着河湖的有效治理,水道渐畅,湖陵古城部分遗址才恢复为陆地,但城池已不复存在。湖陵城大部分已沉落于湖下,只有城东北的高地鸡鸣台及在其上建造的湖陵古寺还矗立在大沙河畔,成为人们寻胜访古的绝佳去处。
  湖陵城是历史悠久的中华名城,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虽然金戈铁马和黄河泛滥,消磨了湖陵古城千年的辉煌,把它变成瓦砾,湮没于黄土和湖水之中,但湖陵古城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它必将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秘的鸡鸣台
  鸡鸣台是湖陵城最重要的文物古迹。《万历十三年滕县志》记载:“鸡鸣台,于湖陵城东北角。”据实地调查勘探,鸡鸣台遗址位于微山县张楼镇程子庙村(今湖陵村)东部,距后城(也叫北城)东城墙以东约300米,距现泗水古道约150米。鸡鸣台遗址现为“湖陵寺”,周围地势高亢,遗址呈方形,边长约150米,较周边高出约1—2米,现大部分被现代民居所覆盖,仅保存遗址中部寺庙约3000平方米范围。早年在该区域发现多座西汉晚期汉画像石墓,可见该高台在西汉晚期就已废弃。
  鸡鸣台历史久远,曾是古泗水河畔闻名的历史文物古迹。因为“湖陵城”地处滕县、沛县、鱼台县三县交界处,且各得一部,所以三地县志皆有对“鸡鸣台”的传奇记载。
  明万历十三年《滕县志·古迹志》记载:“鸡鸣台,在湖陵城东北角。世传汉高祖与项羽战于此,各筑城,以沙河(即漷河)为界。汉南楚北,楚人夜筑,以术藉鬼力,汉成台于河之东浒,人登其上作鸡鸣,以破楚人鬼输之术,故名。《通志》入鱼台,《沛志》亦载之。今按湖陵南半属沛,西半属鱼台,滕独得东北一角,而台在焉。则台仍当属滕也。”
  旧版《沛县志·古迹》载:“鸡鸣台,在沙河东岸上,明嘉靖时,河决于此。鸡鸣台东有小河,出滕县之三里桥及七里沟泉,西南流百余里,至台东入漕河。”
  康熙版《鱼台志·古迹》关于鸡鸣台的记载与滕志所记大致相同。其中史志记载的鸡鸣破术之说,实际上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而非历史事实。据传,刘邦率部攻占湖陵城后,筑土台操练兵马。每逾五更,便有一只金色雄鸡在练兵台上啼鸣,声闻数里。刘邦每闻鸡鸣,便睡意尽消,精神抖擞操练兵马。刘邦欲见此鸡,夜半在台下守候,五更一到,旦见一只金灿灿光芒四射的雄鸡翩翩飞来,降落在练兵台上,引吭高唱,引得全城鸡鸣。刘邦悟到,这是上苍助我灭秦剪楚成其大业,遂书“鸡鸣台”三字刻石记之。于是,后人在此建“鸡鸣台”以为纪念。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刘邦应天时、除暴秦、安黎民、成大业的雄心壮志,为后代统治者所推崇,又吻合了人们的猎奇心理,故流传开来,并为地方志记之。虽系讹传,姑妄从之。有学者认为,古代城邑多筑高台,很可能是烽火台、瞭望台、观星台,或作操练兵马之用。这种说法是可信的。
  2013年,湖陵寺主持海谛法师在湖陵村两委大力支持下,尊重民意,倡导群众募捐,在鸡鸣台遗址恢复重建了湖陵寺,再现了千年古寺当年的雄风英姿,成了人们寻胜访古的一大景观。
中国古代军事重镇
  湖陵城是一座具有2500年历史的名城,它不仅是中华历史文化名城、宗教胜地,还是中国古代军事重镇。千百年来,这里曾经发生的大小战事数不胜数,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剧。
  春秋时期,湖陵之地被郑国、鲁国、宋国、楚国反复争夺,频繁变更归属,直到战国,楚灭宋,并设置湖陵县,战事方休。
  秦朝末年,湖陵城成为刘邦、项羽与秦军争夺的战略要地。《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十月,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胡即今湖)陵、方与,还守丰。”此役是汉高祖刘邦举事后首战告捷的地方。明末清初名士阎尔梅于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游湖陵城》一诗中写道:“曾披汉史诵歌风,千载无人嗣沛公。记得湖陵方与战,山河疏处想英雄。”诗中记载的就是汉高祖刘邦率萧何、曹参、樊哙等攻打湖陵城的战事。
  《史记·曹相国世家》对上述战事记载得较为详细:“高祖为沛公而初起也,参以中涓从。将击胡陵、方与,攻秦监公军,大破之。东下薛,击洒水守军薛郭西。复攻胡陵,取之。徒守方与。”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四月,项羽季父项梁带兵从下邳进击陈涉军和秦军,三方战于胡陵。《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梁渡淮,琼布、蒲将军亦以兵属焉。凡六七万人,军下邳。……乃进兵击秦嘉。秦嘉军败走,追之至胡陵。嘉还战一日,嘉死,军降。项梁已并秦嘉军,军胡陵,将引军而西。章邯军至栗,项梁使别将朱鸡石、馀樊君与战。馀樊君死,朱鸡石军败,亡走胡陵。项梁乃引兵入薛,诛鸡石。”这次战役以胡陵为中心展开,项梁虽歼灭了陈涉所部秦嘉军,但秦将章邯骁勇善战,致使自己损失了两员大将。
  史料中还记载,东汉四年元月,光武帝刘秀自将讨庞荫,七月丁丑,进幸胡陵。东汉山阳太守吕虞将兵守湖陵等处。《前秦录》记载,东晋太元四年(公元379年)秦以毛盛为兖州刺史,戍湖陆。(自王莽将胡陵改为湖陆后,史志均称湖陆)太元十二年,北府谴戍湖陆。《晋书·五行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徐州刺史王仲德兵屯湖陆。”宋少帝景平元年三月,兖州刺史郑顺之戍湖陆。《沛县县志》记载:“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公元454年)三月,徐遗宝以新亭功遣戍湖陆。”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湖陵在我国古代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封建王朝常以重兵驻守。
  湖陵城之所以闻名遐迩,为中国古代军事重镇,这是由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湖陵古城地处徐、兖二州交接地带。旧漕河或说故泗水,也即元修京杭大运河(泗运合一)穿城而过,并在此设立湖陵站。湖陵城西面是广阔而富庶的平原,东面是逶迤险要的泰沂山区。顺泗水向南,过彭城,入淮河,可达于海。逆流而北,经洸水、济水可达黄河。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这是我国唯一的南北流向的河道。湖陵城则是扼守这一南北黄金水道的重镇。作为兵家而言,这里可谓守有险、战有场、退有路。加之湖陵建城较早,新旧漕河作为天然屏障,城邑攻防设施完备,尤其是城东鸡鸣台,地势高,视野开阔,便于指挥和调动兵力。正因为如此,湖陵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看重,并派重兵戍守,也就不足为奇了。
  两汉、三国以后,湖陵作为我国南北交通要道,军事重镇,大小战事不断。由于战略防御之需,修筑城墙,开挖护城河,完善防御设施,增驻军队,客观上推动了湖陵城的建设和发展。
  距今2500年的湖陵古城,有秦末群雄逐鹿的古战场遗迹,有千年古寺湖陵寺,有神秘的鸡鸣台传说,有历代英雄豪杰的传奇故事,还有宋代以来众多文人雅士游湖陵城留下的优美诗篇。自战国时期设置湖陵县,到隋朝并入沛县,其间近千年,湖陵县作为中华古县,在历史上发挥了区域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作用,使不同时期的文化在这里层叠、积淀、交融,从而形成灿烂的古代文明。古城消弭,地名永存。湖陵村作为湖陵古城和湖陵县的见证,将永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