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齐鲁人文

荐才标准是“笃诚”

2016-03-16 作者: 卢昱 来源: 大众日报
·相关阅读·
  □ 本报记者 卢 昱

  在风云诡谲的清朝官场,冯溥知人善任,也自有其法。
  康熙十一年(1672年),文华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冯溥上《为荐举贤才等事》疏,称“魏象枢清能矫俗,才堪任事,用之于内,必能为朝廷振饬纪纲;用之于外,必能为朝廷爱养百姓”。
  这一年,魏象枢从吏部都给事中的岗位上,辞官回乡整整十三个年头了。在冯溥的推荐下,魏象枢再度出仕,后来官居左都御史、刑部尚书。为何一个大学士能举荐一位远离朝政十三年的平民百姓呢?
  这要从他们相识时说起。冯溥是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比魏象枢晚一年考中。庶吉士毕业后,到翰林院任编修,后到弘文院任侍讲学士。而魏象枢庶吉士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刑部任给事中,说明他俩并不是同学又不是同事。虽然魏象枢在年谱中说:“某与先生虽同榜成进士”,是魏象枢的谦词,实际上算作上下届的同学。
  魏象枢补授贵州道监察御史后,曾在朝班上与冯溥相遇。魏象枢问:“某与先生虽同榜成进士,然素无深交,乃何以见知于先生而辱荐章耶?”冯溥答曰:“公居谏垣,赫赫有直谏声,此人所共知也。”
  官话说完后,冯溥讲了他亲身经历的一个小故事,道出了他举荐魏象枢的真正原因:“昔余为祭酒,故事,丁祭不得陪祀者,当于前一日瞻拜。君每期必至,敬慎成礼。一岁直大雨,君仍至,肃然瞻拜而去,此外无一人至者。余以是知君笃诚。”
  回想当初,冯溥担任国子监祭酒时,每到祭祀之日,没有明确规定要陪祀的官员,可以提前一天去瞻拜,但大部分人抱着可去可不去的态度。只有魏象枢一人每期必到,并敬慎虔诚,礼仪全备。有一天,瓢泼大雨,水深三尺,冯溥的同事们都说不会有人来了,话音刚落,魏象枢就来了,肃然拜后,再没有他人来了。从那时起,冯溥深信魏象枢是笃厚实诚的君子,敬佩至极。
  管中窥豹,即使十余年过去,冯溥还是不忘魏象枢之“笃诚”,力荐魏象枢担任要职,可见其眼力非凡。冯溥这种爱才如命,遇贤才则竭力荐拔的作风,多为文人敬重。据《临朐县志·冯溥传》载:“康熙十八年(1679年),(冯溥)为会试正考官,适诏试博学鸿儒,溥所荐法若真,曹溶、施闰章、沈珩、叶舒崇、曹禾、陈玉璂、米汉雯等,各授侍读修编。”“毛奇龄、朱彝尊、陈维崧,一时皆出其门下。”
  一大批有才之士,多因冯溥荐举而得重用。正如高珩在《佳山堂集序》里说:“千载一时,而侧席幽人,风韵蔚起四涨,人才一时罗之金门玉堂中。”清初一大批新诗人的出现和清初诗坛的再度繁荣,与冯溥慧眼识才和擢拔有关。冯溥的《佳山堂集》刊行时,为其作序者多达22人,多为其门生,足见其在清初文坛的重要地位。
  冯溥有《佳山堂集》十九卷传世。其中有《佳山堂诗二集》九卷,其诗承家学诗风,作诗不求雕琢铺华,而有幽雅淡泊之气。论冯溥诗者,多举他的边塞诗为例:“十月风吹塞角哀,行人泣望李陵台。饥鸟啄雪群孤立,此代曾淹异代才!”此诗调苍劲悲凉,凄婉动人。故施闰章在《佳山堂集序》中评其诗曰:“出入三唐、乐府,五言古尤有汉魏遗风。其忧时愍事,不无小雅凄恻之言,而读之苍然!”
  冯溥的田园诗也写得清新可人。如《冶湖四首》其一:“竹里柴门傍水潭,冶湖风物似江南。尤吟湫老生云窟,僧梵钟沉对石龛。花径不除无客至,村醪小试带朝酣。支筇到处听啼鸟,偶值邻翁即快谈。”
  总起来看,冯溥的诗虽非篇篇上乘,但他主张诗歌要吟咏“真情性”。在他的门人为其《佳山堂集》作的序中,对这一点都大加推崇和赞扬。陈玉璂说:“夫子之诗求之性情,已工。”毛端士说:“夫子起而振衰,式靡为狂澜砥柱。调尚正声,体从大雅,必凌宋铄元,而宏音亮节,依然汉魏三唐之遗响矣!”
  在我国,影响文人成才的因素,除政治、经济以外,家庭环境是极其重要的。冯氏家族是山东地区著名的科举望族之一,时称“北海世家”,闻名海内外。自明朝正德至清朝二百余年间,冯氏家族科甲蝉联,以“父子进士”“祖孙四代皆进士”等科举佳话享誉士林。
  冯氏家族还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闻名海内。几百年间,冯氏家族,祖孙绵延,家学相承,形成了深厚的家学积淀。冯氏文学世家蜚声文坛,对明清时期文学成果产生了较大影响,学者称之为“北海世家”,有“彼父子质行齐鲁,诸儒莫及”之誉。
  冯溥生前有治世、慈彻、协一、颙孚四子,还有孙辈多人,这些后代都重视文化教育,文学根基深厚,这与冯溥的家教是分不开的。在冯溥出版《佳山堂诗集》时,还是朋友、学生为其效劳,进行校对出版。当出到《佳山堂二集》时,治世、慈彻、协一已经长大成人,帮助冯溥校对诗稿,办理一些出版事宜,在文学方面已经独当一面。
  冯溥注重言传身教,注重人格力量的感召力。在他的熏陶下,大多子孙成为当代文学骨干,也使冯氏家族形成了“勤奋为学、正直为人、清廉为官”的良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