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体育娱乐 连载

战争历程和文化精神的双重书写——

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 (28)

2016-03-16 作者: 高建国 来源: 大众日报
    □ 高建国
  后来人们在回忆这段历史时,比较客观的看法大致有三:江青按个人喜好朝令夕改指挥戏的移植改编,扰乱了正常的排练进程,不利于调动编导及演职员的创作积极性和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全剧按照她的要求,调动一切资源,集中笔墨描写正面人物,塑造光彩夺目的英雄形象,难免使英雄人物塑造落入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大、全”窠臼,对塑造血肉丰满且可亲可敬的时代英雄是个无形桎梏;移植改编京剧过程中,删去了原剧“喜堂聚歼”等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加入了一些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公式化、概念化的内容,使该剧的生活气息和生动性有所减损和削弱。
  当然,更多的人也认为,尽管江青的插手给沪剧《芦荡火种》移植改编京剧留下诸多遗憾,但主导这部戏移植改编的,毕竟还是带领人民创造恢宏革命斗争历史并且有很高政治水平和艺术造诣的领袖集团,同时还有一大批才华横溢、富有真知灼见和有生活、有经验的艺术家。瑕不掩瑜,经过沉淀时光的检验,凝聚着众多政治家和艺术家心血的京剧《芦荡火种》,已经当之无愧成为京剧现代戏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当年参加过剧本修改和戏的编导的人也承认,江青还是懂一些戏剧的,她在不恰当地把自己的情绪和偏好带进戏剧修改的同时,对这台戏的完善也有某些建树。如提出郭建光在芦苇荡里隐蔽时要派侦察员过湖去侦察,不能无所作为;为了烘托湖上斗争的紧张气氛,江青出点子让伤病员报告说:指导员,鬼子的汽艇来了!还有在军民鱼水情一场戏中,推敲“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唱段时,江青对金秋时节阳澄湖区芦花、稻谷、绿柳三种植物颜色的把关等,这些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得到大家赞同,并被后来的演出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在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芦荡火种》(后定名为《沙家浜》)红遍全国的年代,剧中人物命运在各界观众中产生强烈共鸣,与剧情对号入座的种种传说也不胫而走。从不愿张扬自己的刘飞积极支持创作反映三十六个伤病员事迹的戏剧,本意是想宣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军民鱼水情,但了解刘飞阳澄湖斗争经历的人,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把刘飞与剧中人物郭建光对号,给刘飞平添了莫名的烦恼。他浑身是嘴也说不清,也无法回应人们善意的猜测和联想,素来低调的刘飞,开始采取回避办法,决意从此不再写有关个人经历的回忆文章。
  新中国成立以后,曾第一个为阳澄湖伤病员传神立照的战地记者崔左夫,曾多次请求给刘飞写回忆录,但刘飞总是说,一将功成万骨枯,我刘飞个人算不了什么,婉言加以谢绝。崔左夫虽然没有苏南东路地区艰苦斗争生活的体验,但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从江苏东台三仓镇参军的新四军老战士,又十分熟悉“江抗”的斗争历史,是刘飞传奇生涯的理想代言人。在复杂的政治生态和文化背景下,崔左夫为最终未能为一代名将刘飞再书华章而抱憾终生。
  一九六四年六月五日至七月三十一日,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二十八个剧团参加演出,共上演了三十七台戏。根据同名沪剧移植改编的《红灯记》和《芦荡火种》,根据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智取威虎山》,以及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第六十八军二〇三师渗透迂回支队奇袭南朝鲜首都师“王牌团”的《奇袭白虎团》,都被大会列为优秀剧目。
  观摩演出期间,毛泽东看了其中两台戏。七月十七日晚,毛泽东看了上海京剧团演出的《智取威虎山》;七月二十三日晚,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人民大会堂,一起观看了北京京剧团演出的《芦荡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