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群众问题当面答复,村里大事当场公示,干得好坏当场评价——

兰山区:民情日请村民当“考官”

2016-01-25 作者: 王洪涛 来源: 大众日报
  基层党建工作法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本报通讯员 臧德三

  精力都靠在“大工程”上,村民的个别问题拖一下也没关系;党员干部忙什么,不用每件事都向村民通报。这些庸懒散作风在临沂市兰山区的村、社区行不通了!去年起,该区322个村、社区每月都要开展一次“民情日”活动。这一天,村民的问题成了干部的“考题”,村级服务、干部作风当面接受村民的评价。
(一)
  “修山路的建议提出不到一个月,村里就组织修路队进山了。有了‘民情日’,群众一发话,干部就当大事来办。”1月14日,兰山区白沙埠镇建设社区,村民代表陈成国为村干部点赞。
  建设社区位于茶山脚下,村民多年来上山搞生产没有合适的路走。去年9月份,建设社区举办“民情日”活动,镇里派党建指导员来监督,党员群众可以现场提出问题诉求、意见建议。陈成国趁机提议修山路,没想到这一提议被社区干部当成了头等大事来办。
  其实,修山路的建议并不是第一次提出来,甚至有企业愿意对茶山进行开发,同时出资建设山路。但之前并没引起特别重视。“民情日”活动中,村民提出的问题在镇考核办备案,列入对社区“两委”班子办事能力的考核。
  有了考核,许多原本搁置的问题迅速被提上日程。社区主动与企业洽谈,由企业出资近百万元,规划建设一条宽10米、长1500米的盘山观光公路。同时,企业获得了山前废弃石塘的开发权,拟建设休闲俱乐部。项目完工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近5万元。
  “‘民情日’就是群众对我们的面试。要想现场不脸红,就得拿出真本事,真心为群众服好务。”建设社区党支部书记侯庆银表示。
  去年,兰山区在全区322个村、社区全面实行“民情日”制度。按照区委“1+7”要求,“民情日”必须定在每月10日前的一天,现场要规范开展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员学习等7项工作,参加人员为镇党建指导员、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
  “民情日”活动前三天,党建指导员要到各村主持召开“两委”会议,对活动准备情况进行指导。同时,提前向村民公布本次“民情日”活动日期及主要内容。活动中,村支部书记要向党员、村民代表通报村里上个月的工作及群众诉求解决情况,党建指导员现场点评。党员和群众可以现场提出意见建议,经讨论通过后由镇干部现场备案,作为对该村、社区考核的内容。去年,兰山区各镇街道共选派466名党建指导员进村督导“民情日”活动,累计解决群众身边的热点难点问题1600余件。
(二)
  “这项活动之所以开展得实,关键有两条,一是在诉求办理上去掉了中间环节,让村民有机会直接与镇、村两级干部面对面提问题;二是现场定考核,事后有通报,考核组对各村活动全程跟进,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无法抵赖。”在兰山区汪沟镇,组织委员刘江岭对记者说。
  刘江岭进一步介绍,汪沟镇开展“民情日”活动以来,干部精神状态大变样,群众满意度得到了迅速提升。因此,镇党委在全区规定动作外,又探索了不少自己的土办法。比如,镇“两委”成员进村督导“民情日”、每月10日后对全镇“民情日”开展情况进行“回头看”、镇中层干部进村包点、村干部入户与村民谈心等。
  1月15日,恰逢汪沟镇每月一次的“民情日”专题会,在听取各工作区党总支书记的汇报之后,作为镇考核组组长的刘江岭将对各村、社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通报。“两张嘴”说同一件事,使汇报不敢弄虚作假。这次专题会,实际上就是针对上月“民情日”诉求办理情况考核的“张榜”,对本月要办理的诉求问题进行“对账”,会上共梳理出45件问题诉求,并明确了责任、时限。
  “问题就怕见面,见面谈开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汪沟镇大柳汪村党支部书记李文刚表示。开展“民情日”活动以来,李文刚压力倍增。然而,汪沟镇的另一项配套活动,使他若有所悟,一下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汪沟镇要求,在抓“民情日”的同时,镇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要放下身价,主动上门与老党员、村民代表和村里持不同意见者谈心。正是这项活动,让李文刚得到了不少好建议:村里搞环境治理,老党员建议用工一律不找干部亲属,先找困难户,帮他们增加收入;有的巷子里排水沟上的水泥盖板坏了,老党员建议尽快修好,以免出安全问题。李文刚坦言,没有老党员谈心,他可能想不到这些事。
(三)
  当然,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要村里单独解决,对各村普遍反映的问题,需要镇上统一解决的,由镇里出面解决;对需要向区里协调解决的,上报区活动办进行解决。
  美化居住环境,是汪沟镇“民情日”反映出来的一个普遍问题,但很多村里没有资金。为此,汪沟镇与辖区内千木海棠基地协商,由海棠基地免费提供海棠苗木帮助村里绿化。镇上首批确定了14个村进行试点,目前已有3个村完成绿化。
  “这是让三方受益的解决办法。14个村能栽植60万—80万棵苗木,每隔2-3年就可以间一次苗进行出售,所得收益由企业、村、村民按照5:2:3比例进行分红。企业增苗不增地,村里绿化不花钱,群众诉求有回应。”千木海棠园副总经理郑经信对这一办法点头称赞。
  以“民情日”活动为抓手,兰山区将14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村级事务陆续纳入群众监督之下,并在季度检查、半年督导和全年考核中“每村必查、每村必督、每村必考”,让群众为干部打分。去年,该区精准扶贫惠及1900余人,发放社会保险待遇16亿元,34个中小学建设项目快速推进,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大院基本实现了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