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高密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创新教育管理机制

高密教育的文化管理“秘笈”

2016-01-15 作者: 杨国胜 都镇强 来源: 大众日报
核心提示
  自2008年开始,高密市在全国率先实施“教育文化管理研究”,2011年被立项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2015年5月,课题顺利通过中国教育学会专家组结题鉴定。
  2015年12月26日,第12届中国新教育发展论坛年会在高密举行,重点推介了潍坊市实施教育文化管理的经验和成果。有关专家认为,高密“教育文化管理研究”理念新,定位准,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改善县域教育生态、持续激发教育活力具有显著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 本报记者 杨国胜 都镇强
   本报通讯员 邱昭山
旧的管理模式太被动
倒逼改革

  “我们不是随意进行改革,是县域基础教育的现状在倒逼改革。”1月11日,高密市教育局局长杨宗荣对记者说。而此时,高密市推出教育文化管理已经进入第八个年头。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高密市教育系统推行以“四制改革”,即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目标考核制、结构工资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管理模式,规范了教育秩序,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校长权力被片面夸大,制度管理暴露出简单化、错位、异化等后期效应。“有些校长在管理上完全依赖制度,忽视了道德和情感的作用,甚至将制度‘异化’为任意操纵的工具,导致干群矛盾问题突出,教育干部公信力下降。在2008年我们收到的信访材料中,反映校长问题的占到三分之一以上,有的校长的群众信任票仅仅达到61%。”杨宗荣说。
  与此同时,制度管理模式还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突出,思想多元化。当时,不少学校片面推行量化考核,将考核成绩作为教师评价的唯一或主要指标,导致教师为考核而工作,消极应对,加剧了教师的职业倦怠;有的学校过分强调物质刺激,忽视精神激励,迎合金钱至上的风气,导致教师职业道德感下滑。
  刘继东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高密市姚哥庄小学的一名老教师,几年前因种种原因申请到距离学校15里外的一所小学支教,以致于新任校长周军清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周军清说:“我来了一段时间后,有一次刘老师因事找我,我和他聊起来,才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原来,刘老师对名利看得很淡,加上他对当时的学校管理有看法,认为缺少人文、人性化的一面,就申请支教了。”
  2008年,在大量调研,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高密市教育局认为越来越细化的制度管理,越来越严格的检查考核,有违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心理需要,背离了教育管理的初衷。于是,为了促进当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教育文化管理应运而生。
文化管理
“理”比“管”重要

  在杨宗荣看来,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道德感下滑等负面现象的出现,并不是教师坚守不住自己的操守,而是在制度管理背景下,校长成为权力中心,有的校长把持不当,有权就任性,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过于严苛的制度考核也大大削弱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感和团队精神。
  如何改变当地教师队伍的现状?必须从转变教育管理模式开始。高密市教育局抓住干部作风建设这一关键,倡导教育干部勇于对权力进行自我剥夺,廉洁自律,带头实干,从而有效改进干部作风,引领整个团队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高密教育系统改变重堵轻疏、重管轻理的做法,强化“班长是班子团结的第一责任人”,制定完善议事规则,建立权责一致、分工合理、民主集中、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重点推进柔性的、感动的、自觉的管理,促进整个教育团队同频共振、和谐发展。
  高密市教育局先后组建了涉及美术类、音乐类、体育类等17个教师文体协会,定期开展文体活动,培养和发展教师特长,增强教师体质,调适教师心态。
  周军清刚到姚哥庄小学担任校长的时候,他一进校门口,就发现立着一块牌子,原来是一个考勤“曝光台”,上面公布着迟到、早退教师的名单。老师们反映,这块牌子让他们感觉很“纠结”。于是,周军清提议,将考勤“曝光台”改为月度人物“展示台”。学校将每月评出的优秀人物图片和事迹在此展出,引领教师们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芦明池是高密市第三实验小学校长,此前曾在该市姜庄小学、双羊小学担任校长,他亲身经历了高密教育从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转变。“我2006年开始到双羊小学当校长,2008年高密市教育局提出文化管理后,我发现不能再走以前的老路子了,作为校长,不能迷失在权力中心的漩涡里,要‘目中有人’,把教师当做朋友,把教师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芦明池说。
  “芦校长处处替老师着想。前一段时间,我休完产假,芦校长专门给我送了一本书,书名是《好妈妈胜过一个好老师》,让我好好读读。小学教育工作比较繁琐,但有校长和整个领导班子的带头、引领,我感到学校活力十足,自己工作起来也很有劲头。”高密市第三实验小学教师杜姗姗说。
搭建多种平台
激发教师活力

  康成书院是高密市教育局主办的教育资讯网站,干部、教师、学生及社会人士都可以在其教育社区参与互动交流。杨宗荣也在康成书院教育社区注册了一个网名叫“胡杨树”,经常在教育社区发表文章,引来教师们的关注和回帖。目前,教育社区注册会员已达26860余人,发表主题文章累计13万多篇。教师们亲切地称教育社区为自己的“星光大道”和“精神家园”。
  “无论是校长的管理研究、教师的教学研究,还是教师的文艺特长、学生的习作,以及教育局推进的重点工作,都可以在教育社区体现出来。老师们将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东西反映出来,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通过网络的互动,这些老师又感染其他老师,启发和教育其他老师,形成了群体效应。”杨宗荣说。
  高密市教育局倡导“能者为师”,率先在局机关开设“百家讲坛”,邀请特长教师进机关讲课。后来,将这种做法延伸到镇街教管办和学校。“能者为师”既让特长教师体验到成就感和尊重感,又促进了教育经验的传播和人生智慧的共享。截至目前,高密教育系统已先后聘请1450多名特长教师走上各级“百家讲坛”。
  高密市教育局鼓励教师著书立说,对教师出版专著给予奖励。目前,该市教师已出版专著及合集68部。2014年教师节期间,10卷本《高密教师文丛》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1000多名教师的作品入选。教师们徜徉在书香的氛围中,文化素养和教研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高密市教育文化管理模式日渐成熟,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得以有效调动。曾经不愿意在本校工作的刘继东主动找到周军清校长谈心,2013年申请调回姚哥庄小学教语文课,担任六年级班主任,并且开设了继东工作室,为学生和家长开展心理辅导。
  教育文化管理成为高密教育发展的新动力,提升了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2015年11月17日,在潍坊市组织的教育工作家长满意度调查中,高密再获佳绩,达到99.32分,比前年提升1.42个百分点;在2015年12月22日潍坊市对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群众满意度电话访问中,高密教育工作得分列高密六项指标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