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高密

民情日记制度化问政于民常态化特困救助长效化

高密:干部沉下去 服务跟上来

2016-01-15 作者: 张鹏 宋学宝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 鹏 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 王有志 王喜进

  近年来,高密市始终坚持以群众工作为统领,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作为组织群众、凝聚民力、干事创业、助推转型的切实措施来抓,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民情日记制度化、问政于民常态化和特困救助长效化”三项机制,推动群众工作由“临时性突击”向“常态化运行”转变。
民情需记,更重落实
  说起高密市的“民情日记”,潍坊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群工办主任于义心里有“明镜”,“这项工作从2010年就开始做了,2013年市里对此有了制度化的要求,全市1000余名科级以上干部下基层,不仅要为群众解决实事,还必须记录民情日记。”
  说起为何要记录“民情日记”,于义认为,群众工作既是对干部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工作作风的检验。“现在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不少人缺乏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功。”于义说,这与我们发展和维护群众利益的定位不一致。
  高密市要求党员干部在包靠联系、调研走访时,重点记录村居、困难户所反映的突出矛盾,特别是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上学、看病、就业、社保等问题和解决情况。目前,该市已发放“民情日记”3.4万本、民情服务卡30余万份,记录“民情日记”40多万篇,建立起了通畅的利益表达渠道和完善的沟通反馈机制,使一个小本子成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重“记录”更重落实。现在,“民情日记”已成为高密市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感情簿、实事簿,成为推动民生实事落实、解决群众问题的重要载体。如姜庄镇驻村干部在调查走访后,针对王干坝社区所辖11个偏远村常年缺水问题,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投资3000万元实施了2.25万亩高标准农田小水电改造项目,共打机井239眼,配备灌溉机电设备331台、管涵21座,极大地改善了水浇条件,被群众誉为“埋在地下的民心工程”。
  近年来,高密市各部门通过“民情日记”调研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建议4万多条,查找难题1.6万个,为基层群众办结实事近万件。
把决策建立在群众意愿基础上
  高密市的主政者认为,群众是科学决策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决策的最终贯彻者、执行者。
  “把群众‘想什么’与政府‘干什么’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制定出台问政于民常态化的实施意见,努力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群众问计、改进发展措施由群众参与、衡量发展成果由群众评判。”高密市委书记范福生如是说。
  在常态问政上,高密市依托“民声在线”、政府网站、市长公开电话、微信、微博等平台,将话语权递给群众,打造起民意互通“立交桥”。在集中问政上,每年6月份主要围绕决策部署落实、重点工作推进、民生政策执行等开展问政,12月份重点围绕下年度目标任务、思路举措以及为群众办实事等征求意见建议,使各项发展举措更加切合高密实际、更加体现群众意愿。
  针对该市水资源紧缺现状,水利局退休干部张聿玺在一次座谈中提出在胶河上游建大坝蓄水的建议。经论证,水库建成后,不但能解决5.2万亩农田灌溉用水问题,还将为高密增加地表蓄水2000多万立方米。2014年底,总投资8.2亿元的孟家沟水库开工建设。
  在改造城区夷安大道时,潍坊市筛选群众100多条意见建议后,制定了可行的改造方案,并在媒体上公示。改造过程中,又严控工期和工程质量,本着最小干预、最短工期、最少扰民的原则进行施工,未给车辆通行、居民出行和沿线门店经营带来大的影响。目前,夷安大道已成为进出高密的迎宾大道。
  为更好地“问以致用”,征集到群众意见建议后,高密市再进行梳理汇总、专题研究,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合理性建议,纳入下年度市委、市政府工作重点。在制定2015年市委工作要点时,群众在城市建设管理、民生事业发展方面的建议比较集中,占总数的55.8%。去年,高密市重点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增加3.1亿元,民生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达到63%。
解决群众难题需长效帮扶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近年来,高密市把特困救助作为解决群众“三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拓展救助范围,统筹救助项目,突出救助实效。
  为使特困救助工作实现长效化、精准化、规范化,高密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对全市特困群众实行特殊救助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建立健全救助资金保障机制,对特殊救助、临时救助资金实行基金化管理,每年度设资金700万元。同时,成立社会救助信息核查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成员单位协调督导、个人信息保密等机制,纪委监察部门全程参与信息核查,确保各项工作公平公正。近年来,潍坊市先后发放城乡低保金、五保供养金、医疗救助金等民生保障资金2.4亿元,累计受惠群众达30.7万人次。
  为精准救助,高密市把救助对象分为三类,通过分类救助,综合考虑家庭困难原因、程度、时限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申请家庭的救助标准,切实提高临时救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此外,为确保救助管理规范化,高密市还创新“一二三一”管理法,即:一年两次复核,对连续享受低保待遇满三年的重新评议一次,为动态管理提供依据,实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从源头上杜绝“人情保、关系保”。探索实行“三榜二定”公示法:“三榜”就是村居公示、镇街区公示、《今日高密》报纸公示,“二定”就是将每季度首月的30日和每年首月的5日设为固定公示日,定期向社会公示,保障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广泛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特殊救助工作程序严格规范、高效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