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即墨把精准帮扶理念落实落细

第一书记为贫困村“量身定制”项目

2015-11-23 作者: 张晓帆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张晓帆 
  本报通讯员 李云克 刘飞传

  今年7月,青岛和即墨市66名机关干部卷起铺盖、背上行李,进驻即墨30个省级贫困村和36个市级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小村庄复建卫生室
  7月7日进村,即墨市移风店镇道头村驻村第一书记于坤,就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随机访问村民,以拉家常的方式了解受访对象个人及家庭情况,再逐渐过渡到了解村庄情况。
  两天的集中走访,于坤发现“村里65岁以上老人多达135名,但老乡医患病,没有卫生室,看病需要到外村,享受不到医改新政策”是村民集中反映的问题。7月9日,“两委”开会拍板定下了复建卫生室的决定,于坤立即协调村里,投资5000元完成室内修缮,并通过企业赞助,配置了9000多元的医疗设施,4天后,一个崭新的卫生室就建好了。
  现在,在50多平方米的卫生室里,有了医疗观察床、输液架、紫外线消毒器械、氧气瓶、血压计。于坤还协调即墨市人民医院大沽河园区,配调了年轻的乡医。
村广场变身发电站
  “这一个项目解决了村集体脱贫问题。”10月30日,驻灵山镇索戈庄村第一书记谭胜利向村庄介绍扶贫项目:110万千瓦时光伏太阳能电站。
  “不要花一分钱,用电不花钱,还能卖钱。”谭胜利说,“一个光伏太阳能发电站投资120万元,由青岛、即墨两级财政帮扶,占地1000平方米,建成后并入国家电网发电,由建设方昌盛日电来维护。”索戈庄村是一个负债57万元的空壳村,11月太阳能发电站建成后,每年将发电13万度,为村集体增加13万元的收入。对一个贫困村来说,村集体从零收入到13万元,一个项目即解决了村集体脱贫问题。
  目前,30个省级贫困村都建设了光伏农业项目,这是即墨为省级贫困村“量身定制”的精准扶贫项目。“光伏扶贫是精准扶贫项目之一,它将光伏应用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变‘漫灌’为‘滴灌’,通过开发太阳能资源,连续25年可产生稳定的收益。”即墨市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构建上下联动机制
  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许多基层村庄的难题,这也困扰了北安街道三官庙村多年。来自即墨财政局的第一书记陈作伦帮助村庄实施了村庄前阳沟改造、排水系统改造等工程。这条260米长、30米宽、3米深的沟,原来是村民们倾倒垃圾的大湾,“攒”了这个村数十年的垃圾,即墨市财政局投资60万元,清理出了7000方垃圾。
  垫上厚土层,陈作伦为村里修起了一条“观景大道”,铺了400米排水系统,建起了小广场、篮球场和文化长廊。修了路,特色农业产品的种植也很快提上了日程。
  为确保帮扶活动有序开展,即墨市构建了“市领导包镇、部门联村、干部驻村”工作机制,每名市级领导联系一个镇,负责所联系镇第一书记的指导协调,每个市直部门根据部门规模大小联系一定数量的村庄,做好所联系村庄的帮扶,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
  截至10月上旬,即墨第一书记共落实帮扶资金物资折合约870多万元,帮助村庄硬化街道11万平方米,整修机耕路4.2万平方米,新成立农产品合作社5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1名,培养后备干部40名,建立健全村庄民主管理制度10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