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沼气生态环保养殖技术让莒县730多家养猪场“脱胎换骨”

养殖户再不用低头走路了

2015-10-11 作者: 董卿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董 卿 
  通讯员 张建锋 陈维东 报道
  本报莒县讯 “以前因为养猪污染被村民戳俺脊梁骨,现在治了污染,俺再也不用低头走路了!”9月15日,莒县洛河镇陈岭村养猪大户虢宝香说,“经县里和镇上推荐上了两组便携式沼气池,没想到好处真多,省了电钱、煤气钱和肥料钱,也没有臭味了。”目前在莒县,像虢宝香家这样“脱胎换骨”的养猪场已有730多家,均推行了沼气生态环保养殖技术。
  作为畜禽养殖大县,莒县仅年存栏量5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就有43个,生猪等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困扰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一大顽疾。一户养鸭、全村遭殃,污水横流、恶臭难闻,这是曾经肉鸭养殖污染的真实写照。去年,莒县把肉鸭养殖污染列为农村环境整治头号工程,实施专项整治,严格养殖准入,全县3312个养鸭棚完成发酵床改造2309个,改型、转产、拆除1003个,肉鸭养殖废弃物实现零排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
  在去年整治肉鸭养殖污染的基础上,该县今年把“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列为12件为民办实事之一,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是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内容。通过限期停养、建设治污设施、粪污综合利用等措施,大力推广沼气生态环保养殖技术,从根本上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问题,推进全县畜禽养殖业规范、生态、可持续发展。
  为加快推进养猪污染专项整治,莒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污染整治。各乡镇(街道)和县经济开发区与养殖户签订停养或达标整治协议书,落实“一户一案”整治措施,引导养殖大户、养殖小区、相对集中的散养户通过多种筹资运作模式建设沼气工程,确保达到长效治污的目的。
  据莒县环保局局长赵西全介绍,他们还成立了5个督导验收组,分片负责全县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情况督导、检查和验收,不定期印发整治情况通报。对推诿扯皮、工作不力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县政府将根据莒县环境保护约谈制度进行约谈。对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单独落实20分的考核分值,考核结果计入各乡镇(街道)年底综合考核。
  整治生猪养殖污染,必须堵疏结合。“堵”就是在禁养区禁止养殖;“疏”就是在禁养区外为生猪养殖户找出路,大力推广气囊、便携式组装沼气工程等生态环保养猪技术,实现养猪粪污等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综合利用。目前,全县已建成气囊式沼气池2346个、便携式沼气工程20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