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聚焦

“一圈一带”《规划》实施推进系列报道

枣庄:化工装备领头“265”梯队

2015-09-10 作者: 高翔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高 翔
  《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建设“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被放在了四大发展高地建设之首的位置。枣庄与济宁两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承担起该高地建设的任务,与济宁“两化融合”依托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不同,枣庄着力培育“265产业集群”,形成以化工和装备两个千亿产业集群领头的“265产业集群”梯队。 
“老本行”提质增效
  丰富的煤炭资源给了枣庄发展的先天红利,但工业结构偏重、产业链条较短也成了目前枣庄工业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支持枣庄市用足用好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扶持政策,提升发展能源产业,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精密机械机床、锂电等产业基地。”《规划》为枣庄指出了方向。提质转型不是另起炉灶,两个千亿产业集群、六个500亿元传统产业、五个300亿元新兴产业组成了枣庄建设转型升级高地的“265产业集群”梯队。
  化工和装备制造是枣庄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特色产业。在化工产业上,枣庄从单纯卖燃料到卖原料,把煤炭“吃干榨净”,大力发展煤化工和精细化工。突出抓好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薛城能源循环经济百亿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集群发展,把产品往高端延伸,把链条做长做精,力争把化工产业打造成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以上的板块。
  在装备制造产业上,枣庄则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机遇,发挥“中国中小机床之都”辐射带动能力,重点发展高端数控机床,推进机床向高端、高速、高效、高智能化发展;大力发展农业机械、煤化工设备、玻璃加工设备等专用机械,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力争装备制造板块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
  除了将两个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对已有部分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植壮大新兴产业是枣庄工业调整的另一个拳头。着力推动煤电、建材、纺织服装、橡胶轮胎、食品、造纸传统行业创新转型提质增效,打造成六个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的产业。通过六年的持续培育,推动新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节能环保产业等五个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300亿元。
  目前,联想化工(一期)、薛城能源主体项目竣工投产,煤化工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锂电、医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18.8%。在2014年度全国69个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枣庄列第18位,较2013年度上升12个位次。
经济文化融合,
领头现代服务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目前所有城市产业发展的重点,为缓解产业结构过重的现状,依托已有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成为枣庄突破的方向。
  目前,枣庄以台儿庄古城5A级旅游景区为龙头,红荷湿地、微山湖古镇、冠世榴园、抱犊崮、熊耳山等重点景区为依托,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全域化布局乡村旅游,“一园三镇五点”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其中,台儿庄古城重建对推动枣庄市三产比重连年提高起重大作用,带动枣庄旅游业实现近30亿元的综合收入。2015年,台儿庄古城直接创造就业岗位约3000个,以古城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带动古城内外就业约1.2万人。据统计,2014年,枣庄共接待国内游客1697.9万人次,增长1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6.9亿元,入境旅游收入815.9万美元。
  以探索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创意产业为途径,枣庄文化产业呈现加速发展态势,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立足市南工业区原工业遗存厂房、仓库等规模大、保存完整的实际,规划建设聚艺谷文化创意产业园,实现工业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枣庄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家,国家级版权贸易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
  枣庄处在京沪交通大动脉的黄金中间节点上,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台高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商贸流通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枣庄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交易市场63家,其中综合性市场15家、专业市场48家,涵盖了日用消费品、小百货、农副产品、家居等众多领域,从业人员29万多人,年成交额600多亿元。
  杏花村干杂海货批发市场享誉全国,年交易额200多亿元;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大润发等一批知名品牌落户枣庄,滕州真爱商城、万洲浙商城等一批商贸项目顺利推进。
  目前,枣庄市三次产业比例也由2012年的8:58.5:33.5调整为2014年的7.3:53.2:39.5。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2年,枣庄市被农业部列入24个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枣庄以“三延伸一创新”,重点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登记、农村产权交易范围、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延伸及农村合作金融保险创新,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提升农业经营集约化、专业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目前,枣庄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完成95.2%,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分别发展到673家、4185家,全市土地流转面积比重分别高于山东省、全国11.7和2.5个百分点。
  为高标准实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枣庄大力发展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等“四大农业”,培育10个现代农业示范乡镇、20个特色农产品标准园、10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重点培植马铃薯、石榴、长红枣等主导产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加快。目前,枣庄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马铃薯二季作产区、最大的石榴栽植基地,台儿庄、滕州分别进入全国奶牛大县、全省生猪大县行列。
  今年初,枣庄整体创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现代化程度达到86.2%,进入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中期。
  据统计,2014年枣庄以占山东2.9%的土地生产了全省4.4%的粮食,蔬菜、水果、出栏生猪、奶类、水产品等产量分别增产2.6%、2.8%、2.4%、5%和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5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