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强化小农水设施管护

2015-08-05 作者: 孙亚飞 报道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孙亚飞 报道
  本报聊城讯 “针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工程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工程长效发挥效益是目的。”7月30日,在聊城市新闻发布会上,市水利局副局长刘延章说,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实现连续5年全覆盖的市,聊城市此项目已累计建成节水灌溉面积133.27万亩,工程惠及65个乡镇(办事处)的85.56万人,年可节水7990万立方米,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7万吨。“为强化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确保工程长效运行,我们着力推进‘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
  据介绍,聊城市的小农水管护过程,从建设管理之初便参照了基建管理程序,施工单位完成单工程、部分工程验收后,由项目法人、县级水利、财政部门分别进行验收,合格后才将工程产权移交给乡镇政府或组建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并向产权单位颁发由县人民政府监制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证》。县级水利部门将新建的小农水设施录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台账》,实时监控设施运行情况,并进行跟踪技术指导。
  “工程产权单位接受工程设施后,从各村挑选责任心较强、有一定技术能力的村民作为设施管护人,并与管护人签订管护协议,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管护人主要负责该设施日常灌溉期间的轮灌组安排、刷卡充值和报修处理等事务。小农水设施的使用人,即广大农民群众是设施运行管护的主体,承担管护责任,负责筹集日常管护经费,确保长效运行。”刘延章说,“有些小农水设施,如中小型泵站,均有农民用水户协会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并从收取的水费中提取一部分作为日常管护费用。有部分县,如阳谷县已经设立了工程重大维修基金,用于较大的工程维修,如泵站机组的维修。”
  在农民群众使用小农水设施方面,刘延章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由于小农水灌溉设施在田间均设有出水口,农民群众在使用中要注意保护出水口,用完后要把出水口保护盖放回原处,防止管道口日晒老化;在使用机器收割时要做好标记,防止出水口被撞坏。其次,小农水设施中的机井设施一般采用刷射频卡取水的方式,部分农民群众不要因感觉使用不便,将开关随意改成“闸刀”形式。最后,部分县存在个别群众爱护工程的自觉性不高,意识不强,有破坏、偷盗小农水设施的现象,给其他农民群众使用灌溉设施带来不便,希望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小农水设施的管理维护中,共同抵制恶意破坏水利设施的行为,为小农水设施长久发挥效益创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