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打造研制基地鼓励自主研发创新

机器人在青岛安了“家”

2015-07-15 作者: 李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李媛

  能够跟随节奏跳舞助兴的机器人、能够帮人类做家务的机器人、能够完成排爆排险任务的机器人、能够和小朋友对话成为玩伴的机器人……在为期3天的2015年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上,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成为展会最大亮点。
国际比赛提供学习机会
  “直接冲上去”、“加油,顶它顶它”……7月12日上午,青岛—川崎国际机器人竞技大赛现场被前来观战的市民围得水泄不通。选手们在场上紧张操作,观众们也为他们捏一把汗,精彩的竞技场面时常引来阵阵掌声。
  在首届青岛—川崎国际机器人竞技大赛上,青岛市与日本川崎市各派出4支参赛队,两两对抗。
  裁判挥动旗帜宣布比赛开始,首轮出战的青岛科技大学“龙之队”机器人,直奔日方参赛机器人“杜鹃”而去,两个机器人如同两个相扑运动员,扭打在一起长达十几秒钟,实力不分上下。就在日方机器人“杜鹃”旋转侧身时,科大“龙之队”抓住机会将自己巨大的机器臂插入对方底部,一个加速便将对方掀翻倒地。随着裁判5秒倒计时结束对方没能站起来,“龙之队”取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第二回合,“龙之队”仅用时5秒便将对方机器人逼至场地边缘倒地,以2:0的比分取得第一局胜利。
  接下来的3局比赛中,青岛高校的机器人代表队表现都不俗。尤其来自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风之队与日方机器人大战三个回合才决出胜负,之后又向他们的老师流谷亮一先生发出挑战,精彩的比赛让观众大呼过瘾。
  “我们的得分在青岛四个队伍里面是最高的,与日本选手相比综合实力还是不足,毕竟他们在这方面发展得早。这样的国际比赛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个很好的交流学习机会,希望以后政府能够多给搭建这样的平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海尔学院科研中心主任李峰说。
  在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曹梦龙看来,国内小型机器人的核心控制算法、伺服驱动技术等方面比日本有差距。他说:“我们有自己的团队,学校也经常会举办比赛,但是与日本这种国际高手过招还是第一次。”
鼓励自主研发创新
  机器人技术代表了自动化技术的最尖端,如果机器人能够跟人一样做事情,则说明自动化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一理想,是国内所有机器人研制企业的目标。
  在青岛元启智能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工程师郑际俊正和他的团队在对小新拟人机器人作测试。外观是可爱的小动物,具备捉迷藏、语音对话、习惯提醒等功能的机器人小新,是该公司今年主打的一款陪伴机器人。公司总经理徐鹏介绍,这个拟人机器人的内部系统完全是他们自主研发的,目前已经进入生产阶段,预计10月份会全面上市,售价约几百元。
  “我们提供的行业机器人和智能设备,与随汽车产业发展并形成批量的通用型关节机器人产品不同,是根据客户工艺需求,自主研发并形成规模化定制。”徐鹏说,公司通过掌握核心技术与竞争力,搭建系统化、物联网化软件平台,可为客户提供生产制造线上线下智慧型整体解决方案。
  和元启智能同在一个区域的青岛科捷机器人有限公司,是富士康在我国机器人行业的唯一合作伙伴。从2004年合作至今,科捷的产品实现了生产过程全机械化,是全国领先的机器人企业。企业掌门人陶喜冰作为较早从事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人物,可以说见证了青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历程。
  据介绍,青岛市目前有机器人企业50多家,多数企业致力于应用领域,企业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青岛机器人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产业结构也日趋合理。
  “今年5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其中提到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这让我们这些机器人企业看到了行业发展的方向,也看到了希望。”陶喜冰表示,国家政策的扶持,对青岛市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重点打造工业机器人基地
  随着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国进入以机器人、智能制造为代表“工业4.0”时代,机器人产业井喷期已经来临。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深圳、上海、成都、重庆等近10个城市宣布,要建或在建机器人产业园区,园区总数达40多个。
  青岛市已把机器人列为战略新兴产业,在青岛高新区规划建设1平方公里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园区,计划利用3年时间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机器人研发、产业化集群。
  青岛高新区还制定了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扶持政策。目前,该区已经初步形成涵盖机器人本体制造、系统集成、原材料与基础件、工业软件等在内的工业机器人完整产业链,并获科技部批准,成为首个“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区内落户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46家,总投资逾119.53亿元。
  根据机器人产业发展重点,青岛高新区积极对接国家“千人计划”和“长江学者”等专家团队,引进国内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此外,高新区还联合山东轻工工程学校、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技师学院等专业培训机构,共建机器人相关培训专业和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