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贵难题仍待解

2015-06-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我 们 关 注 财 经 热 点
  □ 李 铁

  近日,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不断加速。5月1日起实施《存款保险条例》;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6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并从发布当日起实施。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即将收官。不过,现实情况是,即便利率完全市场化,仍然无法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成本高企的难题。
  从表面上看,银行贷款利息确实降了。以5月11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为例,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从5.35%调至5.1%。不过,得知此消息后,与欢呼雀跃的房贷者相比,商业企业对此作反应者寥寥。并非是不敏感,而是企业贷款成本早已远远高于基准利率,降幅效应不明显。
  与国际信贷市场相比,国内银行贷款利率普遍要高很多。据悉,国内银行贷款年利率约为7%到10%,加上隐性成本,如以贷转存、第三方中介费等,贷款的总成本约为年化8%到12%,其他诸如信托公司、P2P借贷、私募基金等利率更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际市场利率普遍在3%左右,有多位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主告诉记者,从国外银行借款,算上保险成本,也要比国内便宜一半以上,如果企业是海外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成本更低。
  至于国内融资成本为何高,众说纷纭。首先是由于我国直接融资的占比相对较低,80%以上的企业融资来自于间接融资,其中银行信贷占半壁江山,大量的资金需求涌向银行,供需不合理。从银行方面看,一方面银行的大量信贷资源投放到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以及大型企业,分配给小微企业的资金太少,资金错配现象严重,另外,融资环节多,雁过拔毛,层层收费,成本自然低不下来。
  也有学者表示,实体企业的融资利率主要取决于风险溢价。因此,从逻辑关系上看,利率市场化与融资成本高低没有直接关系,不过间接作用还是有的。以《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为例,一方面,大额存单的推出有望改变银行被动吸储的局面,银行丰富了主动负债的渠道,提高了负债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大额存单属于一般存款,被列入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能够缓解存贷比指标,扩大了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也间接增加了信贷市场的资金供给。
  根本解决融资贵难题,需要从融资的多个环节着手。首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引导更多的中小微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手段获得资金支持,例如登陆新三板和地方股权交易市场,以股权债券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融资。目前,证监会正在力推的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有望帮助微小型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其次,要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除银行需加强自身规范外,还需加大银行间市场竞争。除此之外,建立发达的征信机构势在必行。通过多元化的征信体系,提高贷款企业的信用透明度,为信贷机构的差别定价创造现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