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汶上康驿镇——

管区办公室回了村

2015-06-09 作者: 王浩奇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王浩奇 
  通讯员 刘长春 报道
  本报汶上讯 4月1日凌晨1点,大雨还在持续,正在李集村办公室值班的李集管区党总支书记刘传刚被电话声吵醒。“俺家下水道被堵,雨水就要漫进卧室了!”电话那头的康庄村村民康永臣急得都说不成句了。刘传刚赶紧召集村干部赶到现场,冒雨忙活了1个多小时挖通了下水道。康永臣激动地说:“要不是管区干部在村里值班,俺家早就被淹了。”
  2015年以来,汶上县康驿镇将镇政府大楼里24名管区干部的4间办公室撤掉,统一搬进村里,实行管区干部办公室下沉的制度。
  管区本是镇党委、政府的派出机构,是连接镇村的桥梁和纽带,从本质意义上讲,其办公室本应设在村里,可现在很多地方都习惯性地设在乡镇机关办公楼。“这样做使管区干部自然而然地和群众拉开了距离。”康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付天平说,很多村里的问题因为跨越部门、层级多,处理时间长导致发酵、升级。为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转变党员干部工作作风,镇上才决定将需要经常和村民打交道的管区干部的办公室重新返回到村里。
  康驿镇共有57个行政村,分为8个管区,镇上在各管区所在村设立管区办公室,规定管区干部每月至少24天吃住在村,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管区干部进村办公后,要参加镇机关有关会议,听取工作安排,以便到村里进一步宣传、落实。下午5:30后,再回到镇上为村民代办一天中收集到的各种事项。管区干部下沉后,还负责接待本管区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尽量让问题不出村。
管区干部回了村,着实方便了老百姓。前赵村赵永英的媳妇是青海人,孩子都20岁了,户口还一直没迁到当地,他自己往青海跑了几十趟都没办下来。前赵管区党总支书记刘桂军把办公室搬到村里没多久,就了解到此事,并通过县公安局发送准迁证顺利迁来了户口。赵永英说:“你把俺一辈子都办不了的事都给办下来了!”
  为困难老党员申请救助金,帮村干部从淘宝上购置绿化苗木,发动村民为困难家庭募捐11万元现款……管区干部驻村办公后,共受理服务事项7600多件,为村民提供上门服务9500多次,一次办结率达到88%,群众满意率达到98%。
  皮肤黑了,裤腿脏了,管区干部为群众谋实事、创实业,真正深入群众、服务群众。同时,这次下沉的干部占到全镇机关干部的近三分之一,重心的下移也带动了全镇干部作风的转变。康驿镇在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群众满意度调查和信访工作考核排名中均上升了四五个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