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公共文化

水彩画艺术领军人物陈坚画展正在山东美术馆举办——

“我画的每一个人物都有温度”

2015-04-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陈坚作品《不平静的海》。
  陈坚作品《塔吉克少女》。
  □ 本报记者 于国鹏
  
  陈坚的画展放在山东美术馆B4、B5两个展厅。进入展厅迎面摆放了三幅画,都是陈坚亲自挑选出来的。按说,这么重要的位置,往往都会摆放最引人注目的那种,但这三幅画初看上去平淡无奇,标题分别是《劳动的塔吉克女人》、《路遇》和《收割》,其中两幅描绘得都是塔吉克族妇女低头弯腰劳动的场面,甚至连面容都看不到。陈坚说,这才是塔吉克人真实的样子,质朴自然,热爱劳动,摆在门口最显眼的地方,就像听一场音乐会一样,一下子就能让观众感悟到这个展览最基本的调子。
喜欢观察“诗意的风景”
  展览取名《质朴的精神——陈坚纸上作品展》,核心词是“质朴”。2012年,陈坚赴法国,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画展时,也是用了同样的一个名字。在外界看来,陈坚是一名山东汉子,身上有山东人那种质朴坚韧的品质。在陈坚看来,自己大约一半的作品,是表现塔吉克族人及其日常生活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质朴”。《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则评价,“陈坚所表现的,实际上是在后现代社会,在高度物质文明的发达社会,如何体现人与自然的精神,如何体现人性的质朴。”
  目前担任中国美协水彩·粉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的陈坚,是从山东走出去的优秀艺术家,也是当代中国水彩画艺术的领军人物和代表画家之一。他出生在青岛,从小爱好绘画,涉猎素描、水彩、水粉、油画、蛋彩画等许多画种,1983年参与创办青岛的前卫艺术群体“太阳社”,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美术展览上崭露头角。“画着画着,感觉还是用水彩表达最合适。”后来,又到中央美术学院深造,更加全面地掌握了水彩画技法。
  生活在海边,大海的风景和性情,自然而然成为陈坚描绘和表达的对象。陈坚说,自己非常喜欢观察“诗意的风景”。《有浪的夜色》中,海风卷起的浪花,晶莹剔透,“看到海浪,我就非常激动,所以画面就有了一种跳跃感。”他说,仔细的观察与体悟,能够发现大自然丰富的表情,“大自然也是有表情的,也有喜怒哀乐,从这些风景画中,就能清晰感受到大自然的愉悦、忧伤、愤怒、平静。所以,创作其实也就是借景生情,那些没有表情的景色,在艺术上也就没有多少表现的价值了。”
  从去中央美院学习开始,陈坚发现除了“大海”之外,打动自己的另一个风景,是塔吉克人和他们的生活。他跟着老师到新疆写生,来到塔吉克人生活的高原上,他沉醉于那里一尘不染的天空和草原,也被塔吉克人的质朴和真诚深深打动。从此,他每年都要去那里住上一两个月,让自己融化在塔吉克人的风土和人情中。这种生活带给陈坚一种超脱般的喜悦和幸福,他喜欢这种生活,喜欢这里的人,这种感觉倾注于画笔和色彩,带给人的是一种毫无距离的亲近感。看《一起成长的哥们》、《男子汉》、《瓦恰老人写生》、《班迪尔乡人物写生》、《塔吉克少女》等,也如同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陈坚说:“因为我画的人物,每个人都是带有温度的。”
“向外与向内”的冲突与和谐
  自然而然,陈坚的作品主要分成两个系列,一个是家乡山东青岛的大海系列,一个是新疆帕米尔高原的塔吉克人物系列。一般来说,艺术家着重表现的,往往是家乡的人和异乡的风景,陈坚笔下却恰恰相反。家乡,他画的是风景。然而这些风景,色调常常很暗,情绪是沉思而忧郁的,而且相当一部分是表现黑夜的。比如,这次展览中,我们能看到《傍晚的海边》、《有浪的夜色》、《逆光》等,无不如此。“画这些能让我安静,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只有家乡才能给一个人这样的感觉。”
  塔吉克人物系列,色彩则要明快鲜艳得多。画家笔下更加自由洒脱,甚至有那种天马行空的自由感。陈坚说:“那些太阳底下的人物,都是特别亮丽,浓淡特别分明,那是阳光下的灿烂色彩,包括人物对生活期待的那种憧憬神色,单纯明亮,在城里是很少能看到的。”
  中央美术学院谭平教授曾评价说:“陈坚的作品体现着艺术家的双重性格特征。人物绘画来自于他对外在世界的视觉感受,他的大海主题绘画则更多的是对内心的回望和自省。向外与向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这非常准确地勾勒出陈坚创作最突出的特点。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则认为:“在陈坚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人民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也可以看到他对艺术严肃的学术追求。这些元素集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他丰富且宽广的水彩世界。他的作品东到大海,西到帕米尔高原,既有世界各国的风景,更有中国大地的影像。陈坚的艺术在维度上是宽广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能沉住气,真正的扎根于自己的土壤,真正做到扎根生活、贴近人民,由此他的作品真正画出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而且充满质朴的情怀。”
跨越“拦在前面的山”
  陈坚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喜欢交朋友。3月29日,他的画展在山东美术馆开幕时,除了艺术圈的大腕们,还有演艺圈的朋友们前来捧场。著名演员唐国强,带来专门为这个展览创作的两幅书法作品以示祝贺。著名歌星姜育恒也从台湾赶过来参加开幕式。一时间,把一个美展开幕式差点变成一个“娱乐事件”。
  他也是一个很安静的人。他的风景画,情绪都是比较安静的,陈坚说:“很少有热闹的,我特别喜欢画黑夜,夜可以让我静下来,安静地思考。”因此他比较偏爱画傍晚或者黑夜的风景。就像他的风景画一样,从他身上,能读出一种安静来。他不希望自己受到太多关注,也不太喜欢过多地抛头露面。他在中央美院设过一个“陈坚奖学金”,低调得不太为人所知。
  他认为,这是长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和锻炼的结果。这次画展中,展出了他的很多“小作品”,尺寸与明信片差不多大小,但都非常清楚精确,画面非常鲜明。“这些小画创作起来其实非常难。看上去是小画,其实都不小,景都很大。”陈坚说,“这些小画比大画更难。最大的困难就是难于控制。因此,必须首先让自己安静下来。”长此以往,安静也就成了一种习惯。
  莫道下岭更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现在,对陈坚来说,技术或者技巧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但也绝非可以从此一马平川。艺术是需要不断突破和提升的,他依然会遇到“拦在前面的山”,这些拦在前面的山,就是如何找准情绪的发力点,让艺术的表达更简练,更有冲击力。他说,曾经与一个非常有智慧的朋友聊天,这个朋友说过,艺术要达到一个高度,需要经历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开初,像把一篇杂文写成一首长诗;经过提炼,把长诗写成一首五言古诗;再精炼,把一首五言古诗写成一句格言,表现力就更强了。对这个观点,陈坚非常认同,“画画也是这样。开始画画时,会画的东西多,基本功的东西多,技巧的东西多。这些东西多了,情感就少了,所以慢慢地,开始追求简约,把好多造型用线来表达,越来越畅快、简约,艺术含量也越来越高。绘画刚起步,要求是技术。到后来,决定水准高低的,还是看艺术手法的独到和情绪的表达。”
  对于写作,苏东坡认为,“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在这里,平淡是一种超越形式、超越技术的境界。道理是相通的。陈坚的艺术追求,其实也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