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健康眼

高爱兰:给老人一个温暖的家

2015-03-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实习生 范晓苹 张 琳 
   本报记者 王 凯

  3月12日,在淄博市临淄区养老中心第二康复养老院,门上“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八个大字十分醒目。记者见到中等个头、齐耳卷发、声音轻柔、语速偏快、穿着白大褂的“院长”高爱兰,她浑身透着一股温暖又坚定的力量。
把老人当亲人护理
  2006年重阳节,49岁的高爱兰被单位任命筹建养老院,虽然过去近十年了,回忆起养老院组建过程,她仍历历在目。养老院开业的第一天,处于半自理状态的苏其树老人就住了进来。牙齿几乎掉光,脸有些变形,说话表情、语调也有些怪怪的。
  高爱兰说,照顾别家老人不比照顾自家老人,心理上难免有距离感。刚开始,她带头给老人擦身、洗脚、换洗尿湿拉脏的衣服、床单……晚上带着几位护工一起守夜,摸索着怎么照顾老人。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听到老人凄厉的喊声,确实有点瘆得慌!
  “快来!快看看那个老人,她吃着吃着饭,突然拉了一裤子!”一次,高爱兰正在吃午饭,听到护工喊,就知道是失禁老人出了情况,便赶紧放下饭盒,去给老人翻身,一点点清理,花了挺长时间才将老人屎尿浸透的裤子换下。
  克服“接受不了、没法下手干”的心理障碍,高爱兰很快就找到了照顾老人的门路。把老人当亲人,对老人的护理更上心了,每天早晨6点半准时上班,也成了高爱兰雷打不动的习惯。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床位已由50张增加到300张,住的除了传染病人以外,还有自理、半自理的老人,以及需要全护理的‘植物人’,我们几乎什么样的病人都接。”介绍起养老院,高爱兰眼里充满笑意。
爱心耐心责任心
一样不能少

  每当有老人住进养老院,高爱兰总是第一个上前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性格、脾气、喜好,吃、住、洗涮等方面。“有些脾气暴躁,不爱听不同意见的老人就得‘顺毛捋’;喜欢聊天的就多陪伴老人聊聊天……了解了老人的脾气秉性,护工照顾起来就没有那么难了。根据老人的需要提供服务,老人心情也愉快。”高爱兰笑着说。
  “营造家一样的环境,服务到心坎儿里,老人自然就喜欢住。”高爱兰经常对护工说这句话,尤其对半自理、失能老人,洗脸、洗脚、保持下体卫生等最简单的活儿,即使是有些在家都做不到的,在养老院也要做到。
  给老年人服务,必须要有爱心、责任心和耐心,没有这三样,绝对干不了这一行。告诉老人上坡的时候怎样用巧劲儿、下坡倒着走注意别让老人抢倒、一句话往往能哄得老人开心、一个小动作比如给老人捶捶背就能让老人很感动。九年来,在高爱兰的带领下,养老院上下形成了从细节上改善服务的习惯。
退了休,我也不走
  “现在房间都满了,报名排队等候入住的老人还很多!”高爱兰拿出填满了近5页的“入住申请登记”给记者介绍,养老院从来不作广告宣传,都是老人、家属出去后口口相传,在周围建起了良好的口碑。
  “很多老人来了就说:‘高院长,俺是来找家的!’一看到那种眼神,想拒绝都难!”高爱兰说。一次高爱兰出差两天后回到养老院,老人们一见面,就围过来拉着她的手问:“高院长,你这两天去哪儿了?没生病吧?”老人的关心给高爱兰心里增添了更多温暖。
  养老院的未来一直是高爱兰的心事,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日益突显,必须把这个活儿当做事业干!把这些年积累的经验、养成的心劲儿传下去,培养一批“接茬儿”的人,建一座服务规范的养老院,给老人一个温暖的家!
  “人都有老的一天,我早就想好了,就算退了休,我也不走!重活干不了了,留下来,陪老人聊聊天,帮助做做思想工作,让老人们宽宽心,总还能行!”高爱兰,已为自己选好了“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