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纵深

东风催放花千树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职场化”育人探索

2015-03-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王 原
  
  深冬的潍坊,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采访,印象很深的是,学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活力。道路自己铺、树苗自己育、路灯自己造……这也是该校“职场化”育人的一部分。到2014年9月,学院《产学研合作育人的新途径——职场化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新成果,相继获得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成为实施“职场化教学”
  特色鲜明的国家示范校
  苏建国现在是学校机电工程系专任教师。大学毕业后,他曾十几年担纲山东潍坊拖拉机厂集团有限公司研发工作,2004年春入职山东科技职业学院。2012年春节他和企业的朋友聚会,听说潍坊寒亭农机监理站的“半挂牵引式拖拉机”实用新型专利,已找到潍坊泰山拖拉机厂作为转化、研制的第一合作伙伴,但该公司技术能力不足,还需一家技术能力比较强的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作为第二合作伙伴,组建研发团队。
  出于专业敏感性,苏建国意识到,这正是一个最适合学院的横向科研项目。很快,双方的合作开始,机电工程系先后有10名教师加入,其中有电气、材料工程师,也有结构设计、传动系统设计的专家,系里相关专业的学生也加入调研和学习。
  2012年11月中旬,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2台运输型大马力(半挂)拖拉机样机完成试装,开出了装配车间。随后通过了性能试验与可靠性试验。
  苏建国说,“这一年付出这么多辛苦,不仅服务了企业技术进步,最大的收获在团队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上,也让我们的学生有了更多更新的教学案例了。”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早在1986年,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就树立了“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思路,在全国高职院校独树一帜,今天初步形成了“职场化育人”的高职发展型态,成为实施“职场化教学”特色鲜明的国家示范校。
  学院产业中心主任周先景,同时兼任学校产教园区总经理,他介绍,学院校办产业,不同于过去的实验室,也不同于过去的校办工厂,而是集教学、实习、培训、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类实体,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教学与生产、科研与技术服务相协调的互动机制和办学格局已经形成,实现了校企“双主体”教学创新。
  据介绍,学院设有教学系部、校办企业和研究机构等产学研平台,规范和统筹校区内各方资源,构建起了由多个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省级行业技术中心、12个专业研究所组成的校园产教园区,建成纺织服装、机械制造、水产养殖等多个产学研集群。在同时承担20余个专业、1000余名学生实习实训基础上,近五年累计上缴利税8000余万元,不仅成功破解了生产性实训纯消耗的难题,还为“职场化”教学提供了环境和氛围,为课程改革和实施提供了真实项目载体,为教师双师素质可持续培养提供了平台。
  学院还牵头成立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和集群专业产业发展委员会,决策产学研三方发展战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与实施计划,协调解决产学矛盾与问题;企业设教育科,与教学系教务科有机对接。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徐建明,在学院工作了已经30余年。他表示:“职场化”育人是学院多年来实施产学研三位一体育人的实践成果,是紧紧贴近职场要求所采用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职场化”育人要求首先是教学内容要符合时代特征和满足一定时期发展需要;其次是学生在学习理论时要清楚为什么学习此内容,应考虑和了解国家要求、行业要求、企业要求;第三是在真实的环境中通过真做,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必要的专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管理、研发、创新能力,养成适应发展必备的职业素养。
  
  校企所共栖,产学研一体
  一所高职院校如果科研水平低下,就不能履行其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职能,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王艳芳,学院纺织品设计专业的负责人,2005年应聘来校,之前她在一家以生产服装用白坯布、牛仔布为主的企业10余年,从事面料设计、工艺设计及新产品开发。
  “从踏进山科大门第一步,我便觉得远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她说,从企业的技术人员转入教学岗位,本身就是历练;还要搞专业建设,这不同于企业的产品创新与设计,“对我而言简直是一种‘痛苦’”。
  痛苦之后,王艳芳“破茧成蝶”。一次次的深入行业企业调研,无数次的修改专业建设方案,与企业合作编写工学结合课程校本教材,纺织品设计专业5门专业核心课程最早列入学院课改行列。《织物设计及CAD》课程也成为学院最早跨进国家精品课程行列的课程。2010年4月,纺织品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成为一支教学、科研和服务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第二道坎“科研关”,也让王艳芳成功跨越。“刚来学校时,根本不了解学校的科研工作如何进行。”近年来,王艳芳参与省级科研项目一项,主持潍坊市科技计划项目一项,主持、参与多项中国纺织联合会项目,主持院级科研项目多项,从立项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提升。
  而今,王艳芳已被调至学校新的岗位——山东省新型纺织面料行业技术中心,与其他教师一起,开展了一系列产品设计与创新,并指导学生连续3届在中国家纺手工精品设计大赛中获得金奖、银奖。
  校企所共栖,产学研一体,推动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自2007年起,学院先后建立“崇德生化研究院”、“山科纺织研究所”、“宝达服饰研究所”等专业研究院所。专业教师即为专业研究院所的主要科研人员,同时聘请部分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共同组成科技开发团队。专业研究院所对内承担“教学工厂”技术研发任务,对外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并带领学生参与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项目。2010年以来,经省经信委批准,学院又成立了山东工业设计中心、山东省新型纺织面料行业技术中心和山东省服装制版与技术服务中心。
  “双师型”教师也在这一模式下得到成长。学院提出了3个“三分之一”的要求:教师三分之一时间和精力搞科研、三分之一搞教学、三分之一搞生产。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根据教学、产业、科研工作的需要和个人能力,双向任职、双向流通。而校企“双主体”教学,在学院因此也有了新内涵:校外层面,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校内层面,落实系部和校内企业各自的“双主体”人才培养责任。
  
  寻找活力勃发的源泉
  谷连旺,曾在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机电系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习。如今,他已在WATTS跨国集团合资企业——天津塘沽瓦特斯阀门销售有限公司做得顺风顺水,2010年3月,开始担任总经理助理兼企划部经理。一名高职毕业生,何以能够在跨国集团公司逐渐崭露头角、大显身手?
  “国际化提升”,是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致力追求的目标之一。多年来,学院学习韩国新罗大学用人制度,实现由属人管理变为岗位管理;借鉴国外私立大学分配制度,建立“绩酬融促”的薪酬制度;借鉴斯坦福大学办学经验,创新高职院校新的办学形态;借鉴德国职教经验,打造校、企、所共栖、产学研协同发展的育人环境,探索实施学校、企业双主体培养模式;学习韩国庆北大学对留学生的指导教师制,创新学生团队管理模式,打破传统的班级概念,组建以指导教师为中心、以专业为纽带、纵跨三级学生的指导教师团队;学习英国大学管理经验,扎实推进教职工职业能力提升工程;借鉴哈佛大学经验,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创业能力……
  对国外高等教育成功经验的吸收借鉴,使学院在育人理念、育人模式、管理水平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该学院已与乌克兰、加拿大、美国、英国、韩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118家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中非商会直属分会、世界华人联合总会非洲分会在学院设立了全国唯一的“国际人才培训基地”。
  东风催放花千树。美丽如画的昌邑市柳疃镇北海之滨,有一处近2000亩的现代化水产科研实训基地,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水产系的30多名大学生在这里学习、工作了近3个年头,他们既是学生,又是工人、技术员,有的还被聘为总经理助理、车间主任……
  一届届优秀学子从学院毕业,受到社会广泛欢迎,这来源于全院教职员工自觉服务高职教育的责任意识、担当情怀,来源于对高职教育发展的不懈创新追求。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还高度重视师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多年来,学院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2008年,学院选派由3000名学生组成的安保志愿队伍服务北京奥运会,这支队伍在历时3个月的志愿服务中,赢得了组委会的高度认可,学院因此获得“奥运安保突出贡献单位”殊荣;此后,在国庆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北京首届世界武博会上,学院志愿者队伍均有不俗表现,学院成为全国大型活动志愿服务的品牌合作单位,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同时,“每周义工一小时”、“春耕备播志愿者服务队”、“大学生暑假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也由学院学生做得风生水起。“参与社会志愿者活动,使学生增强了对社会的理解认知能力、提升了融入社会能力、培养了现代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徐建明说。
  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之一——服装生产实训车间。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是山东省高校中唯一的“知识产权优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