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

放弃周末休息,坐一个半小时公交车,再走一段山路进村

“90后”两姐妹的特殊“支教之旅”

2015-01-28 作者: 本报记者 张忠德 本报通讯员 张 涛 曾祥杰 来源: 大众日报
  两姐妹正同林林一起做游戏。
  □ 本报记者 张忠德  本报通讯员 张 涛 曾祥杰

  两位“90后”的小姐妹,本身从事着特殊教育这份在常人眼中不太容易理解的工作,而在得知黄岛区铁山街道郑家庙村有一位因为家庭条件而无法正常到康复机构康复性治疗的孩子后,毅然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展开了一场特殊的“送教下乡”,至今两月有余。
  近日,记者走近她们,与她们共同奔赴郑家庙村的那所临时课堂,上了一堂特殊的“支教”课,同时也倾听她们和孩子的家长共同讲述这趟特殊的“支教之旅”。
特殊课堂 特殊学生
  “来,把手抬起来,跟我一起做,一个降落伞……”1月24日,在铁山街道郑家庙村的一间农舍里传出了上课的声音,院子里,一位姑娘正在跟孩子母亲交流着一个周以来孩子的表现。在这间农舍形成的临时课堂里,唯一的学生是村里的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林林(化名),两位教师则是来自黄岛区儿童康复训练中心的何丹丹和何茹茹姊妹两个。
  “我们郑家庙村总共只有13户人家,就在月季山后,属于山下的铁山街道,现在山上住的基本都是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了。”孩子的母亲周兆香说,“我家孩子从小患有脑瘫,12岁了,主要表现为自闭症和语言发育迟缓。”
  “家里也想送孩子去正规康复机构治疗,但这里离山下的公交站有六七里路,出去治疗也不是很方便。”周兆香说,“再加上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好,孩子的父亲和姐姐常年在外打工,只有到庄稼收种时才回来忙活。全靠我自己照顾这个孩子,现在多亏了这两位小姑娘。”
义务“支教”两月多
  站在院子里,何茹茹告诉记者,她大学毕业后在小学做代课老师,妹妹何丹丹是学特教专业的,在妹妹的影响下,她觉得特教工作更能帮助一些困难的人,就专门去日照学习了特教方面的专业知识。她们两人现在都是黄岛区儿童康复训练中心的特护教师。
  黄岛区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是青岛市唯一的区市级公立康复机构,免费为黄岛区内0—15岁的脑瘫、智力、听力和自闭症儿童提供服务。目前,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达到70余名,也有其他省市的一些儿童在这进行康复性治疗。
  “仍然有很多孩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到学校进行正常康复,了解到林林的情况后,我们俩就决定利用节假日来帮他康复。”何茹茹说,姐妹两个从去年12月份开始,利用周六休息的时间来给林林作康复性治疗,早晨6点多出门,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然后再走一段山路到村里。
坚定信心做下去
  因为工作的原因,她们每周只能来一次,所以每次来这里都是一个人一对一教孩子的同时,另一个人要抓紧时间教给林林的妈妈周兆香一些辅导技巧,以便让辅导有持续性。“家长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外出培训的时候,经常组织家长跟我们一起去,只有他们掌握了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更好的效果。”何茹茹笑着说。
  何丹丹说:“我们家里也有亲人身患残疾,我们能体会到他们的心情,当我们知道康复中心准备搞送教下乡时,我们义无反顾地参与了,这仅仅是开始,我们会一直去帮助他们。”
  在院子里,小林林和两位老师一起做起了游戏,“林林已经能用胳膊接住我抛出去的套环了!你真棒!”何茹茹笑着说。她们三个人一直持续做了接近20分钟的练习。此时,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两个女孩的脸上已经流下了汗水。
  课程结束的时候,小林林跑进屋子里,拿出了上周自己在家画的画和一个自己编织的手链,送给了两位老师。“虽然他还是很少说话,但至少他已经不排斥我俩了!”何丹丹说,康复性治疗不一定会立竿见影,但孩子们会一点一点地改变,更加坚定了帮助他们的信心。
  何丹丹告诉记者,现在康复中心的全体老师都参与到了送教下乡活动中,总共帮助了十多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