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专版

龙泉镇:走出镇域崛起的幸福路径

2015-01-27 作者: 郑书伟 赵丰 朱晓燕 来源: 大众日报
  △龙泉风光
  △龙泉镇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季
  △首届大甜瓜采摘节
  △组织医疗专家为群众“送健康”
  □郑书伟 赵丰 朱晓燕
  
  牟平龙泉,昆嵛山下山环水绕、温泉喷涌的秀丽小镇,正日益发展为产业特色鲜明、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板块。
  近年来,牟平区龙泉镇坚持以旅游养生产业发展为核心,着力以高端规划为引领,提速打造“中国北方温泉养生小镇”。2011年,龙泉镇获评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成为烟台市重点打造的五个特色风情小镇之一,2012年获评“好客山东·最美乡镇”,2013年获评烟台市生态文明示范镇,2014年被国家七部委评为全国重点镇。201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1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亿元,同比增长1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400元,同比增长5%。在一项项称号、一组组数据背后,龙泉镇走出了一条具有“龙泉特色”的发展路径。
高点定位,旅游产业日益崛起
  2014年11月15日,来自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山东省旅游协会、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等高校院所的专家齐聚龙泉镇,在“问道昆嵛 养生龙泉——龙泉镇旅游产业文化发展研讨会”上,为龙泉旅游产业发展共同出谋划策。
  像这样的规划研讨会在龙泉镇并不罕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避免同质化套路,做好前期规划论证十分重要。”龙泉镇党委书记姜振超表示。在龙泉旅游资源挖掘与整合过程中,龙泉镇党委、政府从一开始就将规划放在重要位置,借力高校与科研院所,经过深入调研,对镇域发展定位、在建项目进展情况等进行全方位讨论评估,制订出《龙泉旅游风情小镇总体规划》,为龙泉旅游发展设计出一张有内涵、可持续的路线图。
  “通过高端规划引领,龙泉镇已经确立了‘一个中心、两条轴线、四大片区’的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姜振超介绍说。所谓“一个中心”,即以镇驻地为中心,突出加快小城镇建设,突出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门类齐全、功能完备的游客餐饮、住宿、购物综合基础服务中心;“两条轴线”,即以大龙线、上泽线两条主路和汉河水系为轴线,打造大龙文化产业景观轴和汉河滨水景观轴;“四大片区”,即在镇南部打造滨湖养生康体片区、西部打造山野生态休闲片区、北部打造现代低碳环保产业片区、东部打造果韵飘香产业片区。以高端规划为引领,以生态优势为基础、以文化开发为灵魂、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全力打造“中国北方温泉养生小镇”。
  从“纸上”到“地上”,规划图正在落地开花。近年来,一批生态旅游项目纷纷落地龙泉。目前,投资25亿元的万呈健康城项目、投资8亿元的国家网球训练基地项目、投资8亿元的崑龙温泉项目、投资10亿元的北大川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项目、投资3.6亿元的“大正·太阳城”养老暨传统文化教育基地项目、投资2亿元的山青世界青少年户外营地项目、投资2亿元的胶东抗日英雄纪念馆景区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地建设推进。
  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优势,龙泉镇突破发展养生旅游产业,不仅壮大了镇域产业,更将旅游与生态农业有机结合,实现了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农民增收的多重效益。去年5月份,在完善康达果蔬采摘园、沁园春果蔬采摘园、金凤庄园三大采摘园的基础上,龙泉镇举办了首届丁家庄生态农家采摘活动,进一步打响了龙泉镇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品牌。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旅游品牌正在快速成长,以绿色生态理念带动小城镇经济结构调整。
立足民生,惠民服务做进心坎
  “要建设好幸福龙泉,就要求我们在加快本镇产业发展、做大蛋糕的同时,从群众关心的方方面面着手,以实实在在的惠民服务,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居民,形成人人分享‘幸福龙泉’的和谐氛围。”龙泉镇镇长吕孝良说。
  在“生财富,惠民生”发展思路的指导下,龙泉镇各项民生工作全面展开。贯彻落实牟平区“大走访”工作思路,组织各包村干部进村入户进行走访,及时落实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及帮扶。
  目前,在龙泉镇520种基本药物已零差价销售,确保“病有所医”;投资90万元建设完成南岘社区幸福院,开展“夕阳红”工程,出资22万元,为90岁以上老人送去奶粉及每月100元健康长寿金,为100岁老人送去每月200元健康长寿金,实现“老有所养”;实施春蕾计划,镇两委成员与贫困学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同时开“关爱乡村儿童健康成长”活动、春晖行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以保证“学有所教”;对1万户房屋进行隐患排查,落实“住有所居”;坚持“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覆盖农村智能监控系统,全镇覆盖率超过90%,真正实现了“安有所保”。
  与此同时,常抓不懈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仅扮靓了乡村面貌,也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在全镇深入推广“垃圾一体化处理”机制,户发放垃圾桶,逐村建设地埋式垃圾箱,购置秸秆压块机,这些龙泉首创、牟平推广的做法,使龙泉成为烟台创建生态文明乡村的榜样。
  “人居环境是形体,精神文明是灵魂。”吕孝良说,“在高效完成多项民生工程,让群众真实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惠民,提升居民的‘软收益’。”据统计,仅2014年,龙泉镇新建农家书屋3个,文化大院5处,文化广场15处,新增文化墙、文化刊板等250个,同时升级省级综合文化站1处,完善了龙泉文化建设架构,为全镇文化发展提供硬件基础保障。同时,龙泉镇坚持“种文化”到乡村,丰富各类文化生活,为全镇文化发展增加软性筹码。在2014年,“龙泉镇第二届农民文化艺术季”系列活动成为村民展示才艺、休闲娱乐的大舞台,同时,龙泉镇先后3次举办农业科技专题培训班,培训1500名农民,出资67.8万元,为全镇老百姓送去了《农业知识》等刊物,将文化种子种进群众心里,让全镇共享文化惠民福利。
作风建设,群众路线常抓不懈
  “在2011年之前,丁家庄是龙泉镇唯一一个没有一寸硬化路面、没有进行自来水改造的村庄,村庄面貌脏乱差,村里一穷二白,一点儿集体收入也没有。”龙泉镇丁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常琳回忆说。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和一腔造福乡亲的热血,2011年,已经在城市有了成功事业的常琳回村竞选村委会主任,并高票当选。
  “我先从整治环境卫生开始,清理四大堆,拆除乱搭乱建。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向群众祖辈养成的生活习惯开刀,难度可想而知。”常琳说。为了发动群众,常琳动员自己父母、邻居把草垛搬到村外统一堆放点,把腾出的场地平整好,栽上花草树木,整出一条样板街,组织全村群众来参观,终于得到村民的认可和支持。新建垃圾场、改造自来水、建起小广场、硬化主街道……在半年的时间里,丁家庄村有了显著的变化,还列入烟台市首批示范村。
  村居环境整洁美观了,如何让村民增收致富成了迫切的议题。去年上半年,丁家庄村注册成立烟台市芳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我们村的甜瓜种植有20多年历史,以前价格一直掌握在商贩手里,去年5月份我们举办了首届丁家庄大甜瓜采摘节,通过采摘的经营模式,不仅让种植户增加了收入,还打响了丁家庄大甜瓜的品牌。”常琳说。据统计,仅在大甜瓜采摘节期间,合作社甜瓜销售量达40万斤,销售额达240万元,平均每户社员增收4万至5万元。
  在龙泉镇,像常琳这样一心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与实践活动是用一面科学的‘镜子’照出党员干部的不足,敦促我们要密切联系群众,以‘下沉式’服务,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姜振超说。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龙泉镇组织全镇1300多名党员参与“亮明身份”、“亮诺践诺”活动,通过佩戴党徽、签订“亮诺践诺”承诺书等方式提高责任意识,接受群众监督。目前,全镇52个村“亮诺践诺”承诺书和1300名党员“亮诺践诺”承诺书已公示,完成承诺事项300多个。同时,将镇两委成员包机关干部、机关干部包村两委成员、村两委成员包党员和村民代表,党员和村民代表包组包户的“四级联包”的工作机制与“送科技”、“送文化”、“送知识”、“送健康”、“送种子”、“送温暖”六送工程相结合,发动全镇1300余名党员拉起一张全覆盖、无死角的服务网,全力提升群众生活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