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寿光洛城二中,教师愿教,学生乐学——

“幸福教育”是怎样实现的?

2015-01-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洛城二中女足队员们在训练(资料片)。
  □ 本报记者 石如宽 戴玉亮
    本报通讯员 商荣宾


  “啊,明天又要上班了。”1月11日,周日,寿光洛城二中语文教师王兰云在期待明天的课。之前,一想到周一,王兰云的反应是:“唉,明天又要上班了。”
  2014年的平安夜,王兰云收到了学生送的几个平安果。“现在我在这里工作很幸福。”王兰云说,之前老师批评学生多,甚至造成学生跟老师拍桌子,师生关系紧张。
  洛城二中正在进行“幸福教育”。“学生爱学,老师爱教,师生共同打造充满阳光、活力的学习型校园,在教学相长、共同进步中一起享受教育的幸福。”洛城二中校长张瑞海说。
  3年来,洛城二中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寿光市前二名,综合评估列全市第一名。学校的家长满意度调查达到99.9%,列全市农村中小学之首。
“老师和我抢着吃咸菜”
  “上学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我带来妈妈做的咸菜。一次班主任查宿舍时,竟然跟我一起抢着吃。我们就像一家人!”
  “我上学时,不爱学习爱下棋。班主任跟我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你能坚持,以后肯定会让瞧不起你的人刮目相看。”
  “我感冒发烧时,老师用自行车带我上医院,还送来热气腾腾的鸡蛋面。想起这些,我就觉得无比幸福,老师对我就像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以上这些,是一次张瑞海请来洛城二中的校友在全校大会上的发言。
  上任之初,张瑞海发现,学生厌学的较多,老师也有明显的职业倦怠。
  在一次座谈会上,八年级的任课教师王延超说:“我们每天面对桌子、本子、尺子、孩子,找乐趣没点子,晋级没梯子,到头来不过是混日子。要做一名幸福的老师,没法子。”
  张瑞海说:“你们手中的筷子、杯子,是你们吃饭的工具。本子、尺子,是你们战斗的武器。如果你们厌倦了桌子,我可以给你们换新的装备。你想找快乐,我们一起想点子。你想晋级,我们一起帮你造梯子。老教师要品日子,年轻教师要创日子。”
  张瑞海在笔记中写下:“我希望洛城二中的学生毕业离校时,带走的不再是‘分数’和‘厌烦’,而是影响他一生幸福的四件礼物:本真、担当、尚美和阳光。”
形式上的东西去掉了
  八年级4班学生祖金卉在《我的老师》作文中写道:“在语文课上,我觉得自己像一只美丽的小梅花鹿,跟着老师在语文的大草原上品尝青草的味道,看羊儿悠闲地散步,观马儿欢快地奔跑。”
  “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诗意的、灵动的、不拘一格的。”祖金卉的语文教师赵翠玉认为。
  这正是洛城二中追求的“幸福课堂”。“解除一切人为的束缚,以生为本,让每个学生享受自主探究、主动发展带来的愉悦。尊重教师,让每个教师心无挂碍地投入教书育人的事业。”张瑞海说。
  王兰云告诉记者:“以前的课堂陈旧老套,以讲为主,学生思维也是僵死的。现在学校把教学中形式上的、应付式的东西改去了,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材和学生,教学也不累了。”
  在改革中,洛城二中给教师更多的课改权力和发挥空间,让每一位教师大胆尝试。
  李顺吉老师在讲授世界地理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冗长的山河、城市名称。他鼓励学生们鼓捣出一套简单的记忆方法,结果班内成绩并不出众的几个学生总结出好几套方案。有的编写出“打油诗”,有的编写成“英语歌词”,有的编成幽默段子。后来李顺吉了解到,那位写段子的语文成绩很好,写“英语歌词”的学生英语成绩优秀。
  如今,洛城二中确立了“以挖掘学生创新思维”为核心,以“自主、自由、自治”为价值取向,通过“目标引领、先学后研、合作探究、展示点拨、反馈提升”达成教学目标的“135课堂育人策略”。
  现在,硕果已结。寿光市体育学科带头人锡福元老师指导的学生,在“寿光市中学生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潍坊市英语学科教学能手刘爱玲指导的学生英语剧,在“寿光市六一文艺汇演”中获奖。后勤主任李学武指导的学生征文,荣获寿光市“新华书店杯征文”一等奖。
玩出了“大名堂”
  前不久,在洛城二中讲公开课的青州教师杨翠说:“你们的学生阳光、自然、大方,农村学生能表现这么好,太难得了。”
  洛城二中学校班子认为,欲深化课改,必先激活师生的精、气、神,让师生“动”起来、“玩”起来。
  前不久学校举办的晚会上,王兰云见缝插针朗诵了《致橡树》。“老师们都抢着表演,唱歌的,跳舞的,甚至踢毽子的。这都是平时大家在玩的节目。”王兰云说。
  如今,做了十几年的广播体操,在洛城二中被“废”了,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班级操”、“自编舞”。大课间不再是整齐划一、庄严肃穆,而是三五成群、乱成一团。有的扔沙包,有的踢毽子,有的猜谜语。女教工跳起健身舞,男教师可以打篮球。
  在自由活泼的氛围中,洛城二中女足在2014年省中学生足球联赛中,取得了第八名。
  姜波老师在潍坊市举行的“自制教具”比赛中获奖。他与张爱萍合作设计的《让呼吸看得见》,荣获潍坊市金点子案例一等奖、潍坊市政府成果奖二等奖。
  姜波是个“奇巧人”。哪个班级的锁坏了,他鼓捣几下又行了。谁家的电视不出图像了,他将电视机后盖打开,弄一番就出了。有一阵子,姜波经常出入实验室,想鼓捣教具、仪器,实验管理员按规定将他逐出门外。张瑞海发现了他的才能,任命他为“科技创新小组”带头人,学校实验室为他开了“绿灯”。
  张瑞海说:“谁说我们玩物丧志?我们玩出了大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