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企业“打铁还需自身硬”

——我省文化金融“协同”破解融资瓶颈(上)

2015-01-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红军
  
  大众报业集团与青岛银行、台儿庄运河古城与国开行山东省分行……1月16日,在我省文化金融合作推进会上,12个重点文化企业与银行现场签约。当天,共有286个文化企业、项目跟银行达成合作意向,支持意向金额达112.2亿元。这也是我省金融与文化产业合作的最新成果。
  “我省文化金融合作深入推进,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徐向红介绍说,去年,各金融机构结合文化企业特点纷纷加大文化产业支持力度。“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制订了《影视动漫贷款管理办法》,着力加大影视动漫行业支持力度;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对文化演出等6个重点领域制定了‘文化悦民’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威海市商业银行在全省率先成立文化支行,为各类中小文化企业提供综合授信和贷款融资服务。”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余额147.3亿元,较年初增加35亿元,同比增长31.2%,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9.3%。过去一年,我省争取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亿多元,扶持项目22个;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亿元,扶持项目111个。
  合格的市场主体,是深化文化金融合作的基础。有业内专家提出,近年来,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很快,但层次不高、活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部分国有文化企业大而不强、民营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偏弱的问题比较突出,与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市差距较大,与山东文化大省的地位也不匹配。
  对此,徐向红表示,“我省文化金融合作的深入推进,在一度程度上有效缓解了文化企业融资难、融资少的问题,但文化企业资金瓶颈依然突出,文化金融合作的潜力依然很大,特别是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文化产业大有可为,文化金融合作基础良好,前景十分广阔。”
  这个文化金融合作的“基础”,就是我省不断增多的优质融资载体。文化艺术品产业方面,我省培育形成了济南英雄山书画古玩市场、青州书画市场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文化演出业方面,2013年全省艺术表演团体演出2.1万余场、收入5416万元,艺术表演场馆演出场次1.1万余场、收入2630万元,演出经纪机构主营业务收入6737.2万元,文化旅游演艺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亿元;动漫产业方面,2013年底全省动漫企业达到556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27亿元,年产动画分钟数5.6万分钟;新闻出版、影视制作、文化创意等产业,也都发展迅猛。
  从经济发展新常态来看,蓬勃发展的小微文化企业带来巨大资金需求。目前,我省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经营业户近4万个,从业人员达265万余人;拥有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娱乐场所、上网服务企业、艺术品经营机构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1.5万多家,从业人员7.7万人。去年前三季度,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2142个,每天都有一大批小微文化企业诞生。这些成长中的小微企业急需资金支持,带来巨大融资需求,为文化金融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们要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原则,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徐向红表示,我们不仅要大力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还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养生、教育培训、制造业、农业、工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动漫、数字内容、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成长型文化企业。
  中国民生银行济南分行行长陈焕德建议说,山东文化产业要积极寻求“文化+特色”的发展模式。“省内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立足于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色,不断加大对自身产品的艺术及科技投入力度,提升文化产业的档次和水平,携手金融机构共同促进我省文化产业高层次、高起点、高速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