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顽皮和自由

2015-01-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有人用“顽皮”两个字来说李白,这好像是不错的,但总觉得还远远不够。其实可以找到更好的一些词,比如“自由”。“顽皮”常常跟“自由”联系在一起。而大家通常认为杜甫就不如李白“顽皮”,是比较拘谨、认真和严肃的。其实李白也严肃,在许多方面也极认真,比如他学道炼丹,就比杜甫更投入。当然对杜甫来说,这里面还有一些物质条件的限制。李白竟然花了大量时间并受了大苦,如正式参加了道士高如贵接受道箓的艰难仪式,如在大山中的往复奔波。“自由”与认真并不冲突,因为认真可以沿着自己的方向,去进一步强化自由。
  字典上对“自由”有好多界定——自由是最大的幸福,是生命最大的渴望。“自由”被不同阶层的人在不同的语境里引用、引申,已经谈得很多。但是对于“自由”这两个字的误解也有很多。“自由”很容易被人当成某种条件,如物质的和其他的诸类。“自由”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词汇,它本来是指来自生命本身的那种自然和流畅,但后来多被引申和移植到社会、政治、体制的空间里过分使用了,于是反“自由”的一些元素也就加了进去,从而戕害了它,使它多少有些变质了。
  “自由”最初是从哪里来的?大地万物、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这个“平等”就是从“自由”的意义上来的。生命是从“无”到“有”,从“虚空”到“实在”,这样产生的。既然生命都来自于虚无,那么它们从一开始就是平等的。生命从虚无中来到了我们所熟知的这个物质世界上,本来就应该是自由的。后天产生的若干观念,包括体制、文化的束缚,其中有一些要限制和改变这个生命本初所具备的一些性质,也剥夺了其本应享有的权利,破坏了原有的状态,所以它就变得越来越不自由了。
  也就是说,生命一开始被创造、产生的时候,已经被赋予了一种状态和能量,我们应该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和想象“自由”这两个字的内涵。
  再回到人类的那种“顽皮”,我们会看到,小猫小狗和小孩子有好多方面是一样的。为什么?就因为后天的人的意识还没有浓重起来,生命是簇新的、自然的。这正是有了文化、被所谓的文明规定和限制之前的那种自由流畅,在这里所有生命都是一样的,都有这样的一种“顽皮”,所以任何生命全都相似。动物和人的本初,有许多方面的确是一样的。我们甚至觉得一朵小花、一棵树木、一株草都是平等的,都具有那种“顽皮”的状态,自然的状态,更是自由的状态。这种“自由”无以命名,但真的是源远流长。
  由于它和生命本身一样,都是从虚无中产生的、带来的,所以这种“自由”深不可测,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这种“自由”随着生命在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里成长和演变,就慢慢被限制和改造了,最后或是一点一点失去,或是被虚假的“自由”所代替。比如我们人类在一种文化和制度驱使下的放肆,一种妄为,就远远离开了生命本来具有的自由。那种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野蛮和傲横,并不是真正的生命的自由。
  任何一种文化环境都跟生命本初的“自由”有着相矛盾相抵触的部分。而那种生命诞生之初所拥有的“顽皮”,延续得时间越长,人类获得的“自由”也就越大——我们说到的李白的自由,其中的一部分就是这样的性质。
  当杜甫沉浸到生命的“原来”之后,也会有极其自由流畅的表达和呈现。他的“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这里的“思不群”,就是因为超越了俗世规范的结果,跳出了常规的限制,于是就获得了自由。杜甫这里夸赞的正是李白的自由。其实李白一生对杜甫构成的最大诱惑,也来自这种“自由”。
  李白和杜甫是文化的精灵、艺术的精灵。特别是李白,他令人想到最多的是两个词:“不羁”“豪饮”。因为在这两种情形下他是最能够挣脱的。他不停地挣脱,奔向自己原来的生命质地。我们走进他所留下的文字即生命的痕迹中,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极度渴望“自由”。他想遗忘,遗忘眼前,回到原来。他借助于酒,进入原来的浑茫自然。在没有自觉的意识下,他更是一个尽情舞蹈的生命。他醉酒后的天真吐露,他率性的仗剑浪游,那个形象都是自由的。他即便年纪很大了仍然童言无忌,并不工于心计,这就是一个生命身上强大的自由的力量的体现。当这种“自由”被他不自觉地表达出来时,他的创造力竟变得令人难以置信地强大。这种给予一代代人强烈感染的力量来自哪里?就来自于我们每一个人身心内部,在不曾察觉的深处,在那里,我们都有自由的生命基因在渴望着,只不过是被李白的歌唱给唤醒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