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教育

破解唯分数论 多元评价教育

——我省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要点解读

2015-01-15 作者: 王桂利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桂利

   2014年12月30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我省《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简称《意见》)。1月5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在济南举行2015年首次新闻发布会,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就《意见》进行了解读,对我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点评。
  《意见》分九部分37条,其主要内容体现在课程教学、考试招生制度、教育评价制度、校长职级制、教师管理和培养培训、社会力量办学体制、社会参与监督体制等7个方面的改革上。
  《意见》旨在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构建政府、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新型关系,基本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实现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推进学校管理向教育家办学转变,考试招生向多次机会、等级表达、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转变,教学方式向以学定教、自主、合作、探究转变,评价标准向育人导向、多维综合转变,监督机制向社会参与、主体多元转变。使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百姓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改革要点:课程教学改革,共分5个方面:一是构建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目标融入各科课程,实现全科育人。二是通过开展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高中生的职业体验教育,形成引导、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三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在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前提下,支持学校开发校本和特色课程,建立实践课程体系,进而实施特色高中建设,试点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联合育人。三是创新教学方法,研究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实施分层教学,在高中全面推行选课走班教学。探索超常儿童少年识别培养机制,为超常儿童快速成才打通道路。四是在体育教育上探索不同学段分层教学、同一学段多样选择的体育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学生联赛活动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五是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普及计划、体育艺术“2+1”(每个学生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1项艺术才能)文体工程,用5年的时间,建立起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学生体质监测公布制度和评价制度。让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高,到2018年全省大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0%以上。用3年的时间,形成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与学生艺术素质评价机制,全面实现惠及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确保每名学生掌握一项终生受益的艺术才能。建设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平台,建立省市两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并向社会公布。
  点评:课程教学改革,把握“育人为本”这一根本指向,强调德育、体育、艺术教育,改变过去“教室里讲体育、课堂上讲艺术、讲台上讲实验”的现状。强调书本与实践的统一,做到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这也是次此改革的最大亮点。
破解唯分数论,
成绩以若干等级呈现

  改革要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一是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办法,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科目,实行多次考试,考试结果以若干等级或及格、不及格方式呈现,考试机会不少于两次,这样可使中小学生减轻考试压力,以自己最好的一次考试成绩计入档案。二是调整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的考试内容,逐步将艺术、体育和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实验操作技能纳入考试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三是健全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高中招生录取方式,实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招生录取模式,减轻初中学生中考压力,将中考冲刺,转化为平时的单科考试和评价中。同时还将扩大学校招生自主权。四是建立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平台,实现高中段学校统一录取,也便于初中毕业生升学选择。五是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杜绝择校现象。
  点评:要点是破解应试教育,将分数制改为以若干等级或及格、不及格方式呈现,克服唯分数论倾向,不再分分计较,减轻学业负担,激发学习个性发展的兴趣。高校招生实行“两依据一参考”(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情况),高校提前公布对考生的要求,与学生双向选择。
“完整、科学、开放”评价教育
  改革要点:完善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一是健全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完善指标评价体系,对县域教育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学生课业负担监测等结果定期向社会公布。二是改革学校校长评价制度。三是建立“底线管理+特色发展”的中小学办学评价体系。比如说“规范”的基本内容有党的建设、育人为本、安全稳定、规范办学、用人制度、财务管理、民主管理、落实上级工作部署等基础性指标作为刚性“底线”,保证学校安全稳定、规范管理。“特色”主要是把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文化特色建设、创先争优活动等5项作为创新发展性指标。四是建立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教师评价制度。五是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对学校办学水平、校长办学业绩、学生体质和课业负担等进行评价。六是建立学生、家长评价学校和群众满意度调查制度。
  点评:评价制度是基础教育改革的“牛鼻子”。评价校长和老师,过去偏重于分数和升学率。根据《意见》,将过去按学生成绩评价教师改为用师德和育人业绩评价教师;将过去按考试分数评价学生改为用全面发展评价学生;将过去由管理部门单一评价改为社会多方参与评价,逐步建立完整、科学、开放的多元评价制度。
摘掉“官帽”,
逐步实现教育家办学

  改革要点:分步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一是在几个市进行取消学校和校长行政级别的改革试点,实行校长职级制管理,建立完善以校长职级制为核心的校长管理体制,合理确定校长职级序列,将校长由原来的处级、科级改为初级、中级、高级、特级,每级分若干档。二是在试点地区建立地方党委管理,组织部门牵头、教育部门参与组织实施,体现职业化、专业化建设方向的校长选聘机制,将具备校长资格的后备人才纳入校长后备人才库管理。三是试点建立校长任期交流制度和校长职级薪酬制度。四是扩大中小学办学自主权,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完善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五是落实中小学校长负责制,赋予校长在副校长提名、中层干部聘任、教师聘任等方面的用人权。
  点评:试点给中小学校长“摘官帽”,体现校长职业化,逐步实现教育家办学。对校长的评价更专业、更具操作性,建立社会参与的校长办学满意度评价制度,建立校长评级升降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奖优罚劣的奖惩机制。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