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探索创新农村养老模式——

卫生室,就开在老人身边

2014-12-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石如宽 戴玉亮
    本报通讯员 孙 浩

至少有5种模式
  12月11日,记者在寿光市洛城街道桥南里社区养老院看到,一楼是厨房和餐厅,二楼是休息室、娱乐室和健身室,床铺、健身器材、棋牌等一应俱全。
  “等过了这个春节就正式开张,来这里玩全部免费。”桥南里社区养老院负责人张荣全告诉记者,这个养老院最大的特点是,从休息室后门的步行梯可以直达卫生室。“因为来玩的老人多,各种意外情况都要考虑到。”
  张荣全称,原来卫生室计划安排在另一栋楼,桥南里社区专门和卫生局对接,把卫生室安排在养老院楼下。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养老院从一楼到二楼特意安装了有扶手的电梯。
  据了解,目前寿光已经建有60处像桥南里社区这样的农村幸福院和养老院。
  “考虑到寿光农业经济基础较好,日间独居老人多,医疗卫生设施相对完善,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创新地将医疗卫生室与农村幸福院捆绑建设,着力打造农村幸福院建设的‘寿光模式’。”寿光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李延丰说。
  据介绍,目前寿光农村幸福院形成了至少5种模式,有新旧结合型、个人投资型、新建小区配套型、闲置场所改建型和社区建设配套型等。
“孩子们可以安心上班了”
  12月14日中午,文家街道王端宇村,68岁的王瑞玲在日间照料中心吃过饭后,来到休息室看电视。
  “今天吃的白菜肉包子,还有豆腐和羊肉汤,都是村里免费提供的。”王瑞玲说,她每天都来日间照料中心玩,和几位老人一起打扑克、吃饭、跳广场舞,热闹得很。
  王端宇村有900口人,60岁以上的有160人。这其中,70岁以上的78人,80岁以上的18人,90岁以上的1人。孩子们白天上班,老人在家没人照顾,难免孤独落寞。有些老人中午在家也不愿意做饭,有时候就开水吃馒头凑合一下。
  老有所养如何才能做得更好?王端宇村党支部书记王向民征求村民意见时,大伙一致同意建立日间照料中心。于是,该村投资30多万元新建一处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的二层楼房,配置了休息室、娱乐活动室、图书室、康复健身室、伙房、餐厅、卫生室、洗浴室等。幸福院下面,就是卫生室。针对老人不同的身体状况,卫生室建立健全老年人档案,实行分类和动态管理,定期为老人查体。
  “孩子们可以安心上班了,不用总是挂念着我了。”王瑞玲说。
  文家街道前游村在旧村改造中,充分考虑养老问题。村集体投资1500余万元,新建楼房四层作为幸福院,共计87个床位,去年11月正式启用。老人自愿,子女申请,经村委会讨论通过后,对老人进行健康查体。然后张榜公示无异议后,签订入住协议、入住。
  据介绍,该村不仅免收老人的取暖费,每月还补贴40度电费和2立方米水费。幸福院里有餐厅,老人可以点菜,也可以自己做饭。幸福院楼下,就是卫生室。
“一托一”,分而不离
  洛城街道浮桥村在公寓楼中,采取了“一托一”的农村互助居家养老模式。该村61岁的傅文祥说:“我住在5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小户型中,对面1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住的是我儿子。我们的阳台互相通联,有什么事直接从阳台上走过去就可以,生活起居非常方便。”
  所谓“一托一”居家养老模式,是指在同一栋楼房中,老人和儿女住对门。其中,儿女住大户,老人住小户,两户之间仅隔一堵墙,可以通过阳台连通。
  在孙家集街道三元朱村,王林祥跟父母也住在这样的对门。王林祥认为,这样的房屋设计比较人性化,平时老人半夜咳嗽吃药什么的都知道,既方便了照顾老人,又增进了家庭和谐。
  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田柳镇北岭村将原村委办公场所改造成一处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农村幸福院。这里有宿舍、厨房、餐厅、活动室等,还有20张床位。院内配有村级卫生室、健身器材和娱乐设施。北岭村党支部书记李洪波说:“对本村年满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提供午餐和晚餐,让老年人足不出村就可享受到养老服务。”
  文家街道北付村投资25万元,把闲置学校改造成幸福院。该幸福院有14个房间,22张床位,院内配置休息室、娱乐室、图书室、村级卫生室、食堂、餐厅等。随着入住老人的增多,村里新搭建了一处大灶台,聘用一名厨师为老人提供午餐。
  文家街道王家大庄村有位村民投资100万元,建成了王家大庄村幸福院,共30张床位,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在满足本村老年人日间生活照料、午餐供应、文化娱乐等基本需求的同时,该院面向社会开展短期托养和长期居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