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健康眼

齐鲁儿童医院平均床位使用率一直保持在120%以上,60%住院患儿来自外地

儿科病房“一床难求”亟待解决

2014-12-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近日,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病情危、急、重的患儿优先住院,轻一点的只能在门诊打吊瓶,排队多日住不上院。在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下,儿科病房却陷入超负荷运转之中。专家表示,儿科病房“一床难求”的问题亟待解决。
  □ 本报记者 单 青 
   本报通讯员 窦士俊 报道

喘憋性肺炎住院患儿高达七成
  12月4日上午,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一名2个月大的喘憋性肺炎患儿脸色苍白、呼吸微弱,病情危重且恶化迅速,该院将其收治到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治疗。“病情危、急、重的患儿优先住院,轻一点的只能在门诊打吊瓶,排队多日住不上院。”该院急诊科主任叶冰介绍,在该院喘憋性肺炎住院患儿高达七成,明显多于去年同期,儿科病房“一床难求”。
  小儿肺炎与小儿贫血、小儿腹泻、佝偻病并称为“小儿四病”,其中尤以肺炎危害最重。叶冰介绍,2岁以下婴幼儿冬、春季多发喘憋性肺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最为常见。轻症肺炎一般7—10天可以康复,但越小的婴幼儿越容易发展为重症肺炎。如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引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病毒性肺炎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因而治疗过程较慢。尤其是危重的喘憋性肺炎恢复较慢,一旦产生并发症,病床周转率也会随之降低。”叶冰表示,这加剧了儿科病床的紧缺。
儿科人才培养滞后
  在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下,儿科病房陷入超负荷运转之中。记者了解到,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原有10张抢救床位,实际接收患儿多达30余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原有40张床位,实际床位已达80多张。该院儿科病房极度饱和,平均床位使用率一直保持在120%以上。
  目前,扩充病房成为医院的权宜之计。据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院压缩医疗用房、休息室等行政用房,累计增加100张床位,但一周时间病人就住满了。该院将建综合内科病房楼,预计在2年后试运行,实际开放床位将从700余张增加到1200张。
  解决儿科住院难问题并不容易。“一些肺炎患儿必须使用呼吸机防止喘憋,维持正常呼吸。即便临时加了床位,却不一定能及时配上呼吸机设备。医生时常要到处借设备,这是致命的问题。”拥挤的住院环境也会对患儿造成不利,这让叶冰既心急又无奈。
  “一年能盖起一座病房楼,能扩充几百张床位,却无法培养出一名出色的儿科医生。”在叶冰看来,住院难表面上是医院的硬件设施不足、床位不够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映射出儿科医师短缺、人才培养滞后。她表示,除了医学院学习和5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科医师至少还需要5—7年临床经验的积累,才能真正做到得心应手。“医生队伍跟不上,难以支撑迅速扩张的病房,将间接加剧住院难问题。”
基层儿科医生匮乏
  目前,该院60%住院患儿来自外地,“双向转诊”关系的建立,使下级医院向上转诊率有所提高。“下级医院不敢治,只能往大医院送。”叶冰无奈地说,在紧张的医患关系中,当地医院不敢“冒险”救治,使各地患儿争相涌入省城大医院。“事实上,单从门诊上说,就有将近一半患儿可以留在下级医院看病。”叶冰感慨道。
  基层儿科医生匮乏,也使儿科疾病的防控环节相对薄弱。记者调查了解到,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由全科医生兼诊儿科。一旦对儿科疾病判定不及时、不专业,将很可能增加病情恶化的风险,逐步发展为危重病情,抬高婴幼儿住院成本。
  防病大于治病,加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迫在眉睫。“很多家长对咳嗽不重视,孩子咳嗽一个月了才来看病,一听诊就是肺炎。”叶冰说,基层医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和儿科疾病防控做得好,一些重症住院患儿就可以避免。叶冰建议,注意经常开窗通风,少去室内人员密集区,要与感冒、发烧的孩子保持距离;孩子患呼吸道疾病后,建议先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确认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后对症治疗,如果仍未退烧,再去综合性或专科医院就诊。这些预防环节,都需要基层医生的提醒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