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纵深

■职教大赛风采

奖杯背后有“故事”

——济南三职专在国赛中获得2金2银

2014-07-17 作者: 刘再敏 来源: 大众日报
  □ 刘再敏
  
  济南第三职业中专将每一位学生看作“期待雕琢的璞玉”,在对学生强化“知识是生存的基础,技能是生存的保障”的意识的同时,积极备战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学生搭建系列成长平台,扎实促进学生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提升。2014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该学校的4名选手取得了烹饪赛项2金2银的好成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6月10日至13日,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烹饪项目比赛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
  在层层选拔的基础上,济南三职专二年级董金宇、王舜臻、荣倩倩、刘业萌等4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其中17岁的董金宇和王舜臻,在本次国赛中的理论课成绩均为满分。
  操作考试环节,王舜臻的热菜题目共两道:分别是用一条草鱼做一道菜和用任何原料做一道特色菜。“我做了一道豆蔻年华,有豆芽、蚕豆、玉米等,寓意丰收。另外做了一道银牙鸡丝。”王舜臻说。
  董金宇考的是雕刻和拼盘。他用一根胡萝卜雕刻出了一件艺术品,用四朵花和可食性食材拼出了春夏秋冬。
  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最终,董金宇、王舜臻分别从全国143名和149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摘得冷拼雕刻项目金牌、热菜项目金牌,另外两名选手获得银牌。济南三职专也成为本届大赛烹饪赛项山东省参赛学校中唯一一所获得金牌的学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次大赛,董金宇以全国第四名的成绩夺得金牌(一等奖)。这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瘦高个男孩,在初中的时候就喜欢做饭。“现在逢年过节家庭聚会,一桌子菜都是我做。”董金宇说。
  王舜臻说,因为从小喜欢做饭,中考后就报考了济南三职专烹饪专业。  
一个多月刻了近千根胡萝卜
  4月下旬拿到全国赛资格后,董金宇每天重复着一个工作——冷拼雕刻。董金宇说:“我每天至少要用20根胡萝卜练习,每根雕刻需要半小时左右。起初经常划伤手,手上的刀口已经数不清了。一个多月下来,我刻了近千根胡萝卜。现在看到胡萝卜就眼晕。”  
  为了代表山东省出战全国大赛,从4月下旬开始,董金宇、王舜臻在校进行封闭式训练。每天早上8点到晚上12点,除了中午吃饭,其余的时间不是练刀工就是练炒菜。热油经常嘣到手上,站在灶台前,温度高达60多度,站着不动都大汗淋漓。王舜臻说:“我每天要用一箱鸡脯肉练刀工,一箱40块,全部切完后手都发抖。”
  王斌、孙凯两位教师都曾经在全国的烹饪大赛中荣获过金牌,从高职院校毕业后,作为能工巧匠被聘来校。像所有胸怀梦想、追逐梦想的年轻人一样,他们在三职专这块热土上开始了自己的追梦之旅。他们唯一的心愿就是把自己的“一身好武艺”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他们总是第一个来到实训室,对实训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为当天训练做好准备。
  技能训练是一件非常枯燥的工作。在设计一件作品时,需要不断的反复推敲。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是有了灵感,总是在第一时间把作品制作出来,熬夜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每天下班后,他们又是最晚离开实训室。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当天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整理,思考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师生有一个共识:刻苦扎实地练好基本功是成功的基础。 
家校合力琢璞玉
  济南三职专比较成熟的技能训练和人才培养机制是使人才脱颖而出的活水,正是在活水的浇灌下,这方乐土才有了生机和活力,引得人才辈出。
  学校旅游部主任孟帅总结说,一是学生技能周赛、月考成制度。二是组建技能训练俱乐部。三是形成了较成熟的技能特训队员选拔机制。在对学生全员训练,技能水平普遍提高的前提下,在选拔机制框架下,及早产生了质优特训队员。四是组建了学生技能人才梯队。对各队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并形成了以老带新的机制。各队之间相辅相成,合作共赢。五是组建了专家团队。团队由业内名家、优秀校友、能工巧匠、合作单位的高管等组成。经过数年的积累,为学生的发展成长储备了得天独厚的智力资源。六是为参赛选手配备有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七是中层以上干部办公会定期调研备赛工作。八是家校合力琢璞玉。在训练活动中,家长做评委、家长为选手颁奖、家长督促作业,充分发挥了家长作用。
  辛勤的付出终于换来了丰厚的回报,校烹饪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2012年参加国赛获得一块金牌,2013年国赛获得两银一铜的基础上,今年喜获两金两银,在全国职教同仁面前展示了济南三职专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精湛的专业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