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人文

牛筋腰带:传承百年的聊城民间特产

2014-07-02 作者: 王兆锋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省文化厅公布的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聊城牛筋腰带制作技艺传承人张元杰入选。
  牛筋腰带是聊城的传统产品,也是全国独有的民间工艺品。它起源于1743年清乾隆年间,相传由聊城一位民间老艺人所首创,是聊城民间百年特产。鲁西独有的鲁西黄牛,历来是优质牛皮的最佳来源,牛筋腰带精选鲁西优质上等牛皮、牛筋为原料,经多道独特的民间传统工艺精心手工编制而成,具有清凉透气,束腰健身的独特效能。据资料记载,乾隆皇帝多次南巡途经聊城,地方官府便以此作为珍品进贡朝廷,倍受乾隆皇帝喜爱,遂作为珍品赏赐给有功大臣佩带,被民间称为“乾隆带”。牛筋腰带成为贡品后,民间艺人又经过精心制作,逐渐成为令世人喜爱、馈赠亲朋好友的民间艺术精品。
  御封牛筋腰带有着其传承谱系:邓氏老艺人(邓园村)—周家(前罗庄)—赵吉修(王虎庙村)—郑怀仁(碱场李村)—梁成贵(张飞村)—梁永丽(张飞村)。聊城牛筋腰带制作技艺始创地东昌府区邓园,后流传于东昌府区的凤凰办事处及古运河流域,以聊城市东昌府区凤凰办事处、凤凰工业园编织户最为集中,图案、造型最好、产品质量最佳。
  据张元杰介绍,他小时候就经常听家里老人说,抗日战争时期,聊城老百姓支持范筑先的部队保家卫国,大家自发地给军人送干粮、运装备,他们张飞村的百姓还给军人们送去了用牛筋编的特制腰带。
  在战争年代,物资匮乏,很多参加抗日的好男儿,连一个正经的武装带都没有,有的用布条当腰带,有的用草绳子往腰里一系,就成了腰带。用这些东西当腰带,多少会给上战场的抗日将士带来不便。当时,张飞村一个进城的村民发现了这一问题后,回到村子里和众人商议,连夜给守城的军人赶制腰带。将士接到村民们送的腰带后,都高兴不已,表示要和日军血战到底,以不辜负父老乡亲的厚爱。张元杰告诉记者,给范筑先率领的抗日将士送牛筋腰带的故事,至今在张飞村传为美谈。
  牛筋腰带的制作工艺,有据可查的资料几乎没有,现有的工艺流程都是祖辈口传下来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牛筋腰带制作工艺的传承。再加上原材料匮乏、制作工艺相对落后、花型过于简单、成品腰带外观粗糙等诸多原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牛筋腰带的市场销路进入了低谷。近几年,在政府的帮助和张元杰等人的努力下,牛筋腰带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王兆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