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为民,永远在路上

——微山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纪实(上)

2014-05-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从2012年5月开始,微山县探索让县乡医务人员进村上船,组建548个家庭医生团队,成为渔湖民签约家庭医生,给村民带来了实惠。这是县医务人员来到高楼乡渭河村。
  □ 本报记者 姜国乐 尹彤
    本报通讯员 陈 雷
  
  微山县地处鲁苏两省三市九个县市区接合部,是山东南大门,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其中微山湖面积1266平方公里,辖15处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542个行政村居,72万人,是一个典型的湖区县、边区县。2011年底,新一届微山县委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一年干出三年活”,努力实现经济加速崛起、城乡三年巨变、群众幸福满意,把微山打造成为济宁和周边地区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活力最强的县。
  怀揣着这样的梦想,微山人开始了理性的思考。
  毫无疑问,比之自身,微山的发展站上了新的高度,但放眼全国,微山依然是处境尴尬的洼地,多难叠加。能否迎难而上、展翅腾飞,考验着微山决策层,更是72万微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时不我待,可是,腾飞的方法在哪里,动力又在哪里?
  思路,终在求索中清晰。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微山县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带头集中学习讨论、带头开展现场教学、带头深入基层调研指导,率先“开门搞活动”,设立县委书记接待日、县委书记信箱,县委书记到群众家中接受群众约谈,各级各单位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聚焦“四风”不走神、不散光,采取精心筹备动员会议、抓好集中学习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创新活动中载体等方式拉开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帷幕,确保了教育实践活动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
  发展无止境,服务群众亦无止境。乘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劲风厉势,微山县党员干部必将把久久为功、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发挥到淋漓尽致,讲实效、出实招、办实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跃马扬鞭奔腾在为人民服务的大道上!
干群关系调子唱得再高,
不如用行动来体现

  “轰!”2012年6月12日傍晚,在周围群众惊诧的目光下,陪伴了县委三十多年的大门、围墙应声而倒。几天后,县委大院跟旁边的奎文苑广场连在了一起,虽然没了围墙,却拥有了供居民休憩游玩的绿地,拥有了与市民共享的停车场,更重要的是,拥有了一条百姓走进机关、干部贴近群众的便捷道路。
  机关融入社会,干部融入群众。用微山县委书记程大志的话讲,现在和群众的这种关系,调子唱得再高,都不如用实际的行动来体现。而把围墙拆掉,就是在行动上向群众发出一个善意的、积极的信号。相反,也给干部发出了另一个信号,围墙拆掉了,干部的责任必须加强,作风必须转变,把群众的事情解决在围墙之外。
  一次次冲击,一次次发力。微山县先后分层次开展党员领导干部、部门中层干部、农村基层干部作风整顿,在政法和教育卫生系统开展“转正树”主题教育活动;制定领导干部“十条禁令”、中层干部“六条禁令”、政法干警“十项纪律规定”、教育卫生系统两个“八项规定”、村干部“八个严禁”,在各个层面定制度立规矩正操守强风纪;开展“不做闲人不喝闲酒不说闲话”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反奢侈之风反脱离群众反特权思想”三反主题教育活动,一系列行动新风扑面、振奋人心。
  坚持转文风改会风、开短会讲短话写短文,取消会议主席台,改革会议组织形式,群众坐中间,干部坐两边,真正尊重群众、关爱群众;全县观摩等大型活动一律吃大包子、喝白开水,树立清新节俭的良好形象;近200名领导干部徒步30多公里历时十小时上街观摩卫生、捡拾垃圾、整理市容,将每月最后一个星期五定为全民义务“劳动日”,让广大干部在服务群众中密切干群关系;专门为几万名被拆迁群众举办特别慰勉晚会、县级班子成员集体向群众行慰勉礼、两节期间副科级以上干部亲情走访拆迁群众,以真情换民心。
  在诸多微山干部的心里,这两年他们有种激情燃烧的感觉;在许多微山老百姓的眼里,这些举动意味着县里执政观念中那道“看不见的墙”也在慢慢拆除,而这两年,也的确是微山变化最大的两年。或许,这正是县委、县政府敢于拍板拆围墙的底气。
塌下身子倾听民声,
撂下架子为民服务

  与群众休戚相关的“小事”,恰恰是群众最需要办好的事;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感受,更多地表现为群众对身边细微之处的口头评价。为什么楼高了、路宽了,生活环境变好了,有些群众还是不满意?就是因为群众觉得干部所做的工作离自己太远。干部常去老百姓家坐坐,听听群众的烦恼、牢骚,力所能及地出出主意帮一帮,老百姓就会很知足;干部在老百姓家同吃一锅饭、同喝一壶水,很多老百姓可能会记一辈子。
  基于这一认识,2013年4月,微山县创新开展了“进百姓门吃百姓饭知百姓事帮百姓忙”联系农户主题实践活动,由县级班子成员、县直部门班子成员、下派第一书记和县乡机关在职人员等4545人,分别联系全县542个行政村、15万农户、71.6万人,在基层住下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形成了人人都有联系户、户户都有联系人、人人都去联系户、户户都找联系人的干群互动良好局面。
  “进百姓门”,就是让干部真正联系群众、走进农户,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吃百姓饭”就是用老百姓的碗筷,吃同一锅饭,以“亲情饭桌”联络感情;“知百姓事”就是了解联系户的家庭情况,建立民情台账,做到心中有数;“帮百姓忙”就是要帮群众致富、解群众难题,把事情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微山县卫生局为四面环湖的西路口村投资建设村卫生室,解决了村民新农合长年不能在村报销的难题;夏镇街道变等群众上门办事为进村居帮群众办事,每周都派机关工作人员到村居里值班,群众不出村居,就可以反映诉求,解决困难;住建局干部祁宇波包保两城镇陈庄村,为村里争取资金建社区,一心一意为村民谋福利,成为被42个“红手印”留下的干部……“四百”活动开展以来,微山县开展便民服务活动8185场次,结对帮扶3064件,解决难事1381件,民事代办1316件。
  为避免活动浮于形式,微山县进一步严明了“四百”活动驻村联户工作五项纪律,每月一次通过试卷考试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对联系干部驻村联户政策知晓度、村与农户基本情况进行民情考试,同时对测试对象的联系户是否知晓驻村联户干部的单位、职务、电话等进行当面调查和电话调查,考试结果将全县通报,“不及格”的将落实通报批评、停职检查等处理措施。
  如今,“四百”活动已成为微山县为民服务的金字招牌,成为湖区群众的暖心炉,深深地感动着这里的每一位群众。
以心换心,用行动提升群众生活水平
  紧密联系群众,真诚服务群众,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千方百计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
  微山县推行保姆式服务的理念和方式,让干部主动放下莫须有的身段,变“管理者”为“服务者”,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坐等服务”为“上门服务”,真正让企业、让群众感受到被服务的尊严和温暖。聘任761名县级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民意代表,每名民意代表确定10至20户群众作为经常性联系户;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当场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要求在5到10个工作日内反馈或联系相关单位解决,畅通群众意愿反映渠道。围绕群众现实需要,向农村选派党政宣传员、医疗卫生保健员、农业科技推广员、创业致富辅导员、特困群体救助员、社会维稳治安员、乡风文明指导员等“七大员”,为群众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便民服务。针对湖区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实际,建设了“水上群众之家”、“水上法庭”、“水上警务室”、“水上接访船”等,架起了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大力发展教育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资金向一线投入,资源向一线倾斜,人员向一线配备,让群众真正得实惠、享幸福。积极推进“城乡教师互动交流”活动,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大力构建家校联系新机制,努力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创新“为农渔湖民选配家庭医生”服务模式,1300多名医疗卫生人员成为渔湖民的家庭保健医生,共为51.3万人进行了无偿义诊,为33.5万人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大力完善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互动机制,选配医疗专家到乡镇医院坐诊,利用“医疗大篷车”组织全科医生到村定期巡诊,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乡村道路建设和村村通航工程,优化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连续召开七次打黑恶除霸痞专项斗争推进大会,以铁手腕硬措施牢牢掌控社会稳定大局。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每年列支2800万元用于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村均运转经费达到5万元,为村干部服务群众搭建平台、提供舞台。举办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课堂暨村集体经济发展论坛,对全县村干部进行实用技能培训轮训,增强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能力。每年列支3000万元扶持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保增收,农民创富能力显著增强。大力发展湖区特色产业,推进农业园区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和群众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自然会赢得群众的真心理解和支持。在滨湖新城建设中,干部真正入户了解群众诉求,最大限度维护拆迁户利益,群众也更加理解支持决策,干群间良性互动,创造了300余万平方米拆迁安置“零上访”的记录。而在济宁市2013年综合考核中,微山县社会信访稳定工作取得了第2名的好成绩,群众满意度电话随机访问连续三年得分提升、位次前移。
  泰山不拒抔土,故能成其高;江海不辞细流,故能成其深。微山县坚持以务实态度和长远观点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带着与群众休戚与共的深沉感情,真以奉之、诚以待之,干群关系在点滴积淀中升华,谱写出一曲曲干群一心、鱼水情深、加速崛起、同奔小康的动人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