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台湾的“寿光商号”

2014-04-2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寿光商号”主人展示地道的台湾风味。
  □ 本报记者 石如宽 戴玉亮

  在菜博会4号馆,有个台湾乡味情展位,上面写着繁体字“寿光商号”。
  “爷爷奶奶漂洋过海到台湾,移住在高雄寿山脚下的小眷村。为纪念老家寿光,当村长的爷爷为村取名寿光新村。1958年爷爷奶奶开了‘寿光商号’杂货铺,养大了我父亲四个兄弟姊妹。”朴实的一段文字传递着“寿光商号”的渊源。
  参展商、“寿光商号”第三代传人韩采恩说,当时“寿光商号”是寿光新村最大的杂货铺,也是村里孩子们的美食天堂。以前村民的日子不好过,宝岛牌香烟都是一支一支地卖,酱醋油盐都是散装的,村民要自带玻璃瓶子盛装。铺子里的糖柑仔、酥饼、米饼等零食,让小伙伴们垂涎欲滴。
  日子好过后,思乡之情越来越浓。韩采恩说:“刚学会识字时,爷爷就教我们认识地图,他总是指着地图上山东寿光的位置,说这里是我们的家。到现在,我们祖孙三代的身份证上,原籍还是写着‘山东寿光’。”
  两岸开放后,韩采恩的爷爷奶奶临终前完成了回老家寿光原田马镇阁上村的心愿。爸爸韩连成几乎年年往返。“寿光很好,水果蔬菜品种丰富,价格实惠,人也很朴实。”韩连成说。
  韩连成想把台湾好吃的、好喝的美食都带来寿光,给亲戚朋友分享。2013年3月,再次踏上故土时,韩连成决定让女儿在寿光创业立家。于是,韩采恩与陈慈慧合伙在寿光中心街开了一间“台湾乡味情”食品杂货铺。
  “台湾的食品是比较养生的,多数保留植物的天然味道。”韩采恩说,“60年前,爷爷把‘寿光元素’带到了台湾高雄。现在,我想将‘台湾元素’带到寿光。我们家族一辈子和食品行业打交道,对台湾的饮食比较在行。”
  陈慈慧说,乡味馆里的每一样零食、每一种茶、每一样水、酒都是精心挑选的,希望能让家乡人品尝、感受到台湾的美食与生活方式。
  “在台湾生活,大家可以为去永和喝一碗豆浆、去莆田吃一块手工制作的凤梨酥开几个小时的车。在这里,好像很少有人这样。”韩采恩说,台湾的店铺经营理念“不一样”,但大陆的超市东西都差不多。她们想做属于台湾的零食店,东西别致又好吃。
  乡味馆的竹炭花生、方块酥、芒果干、牛轧糖、凤梨酥、阿里山茶完全从台湾进货。软软的纸包着的凤梨酥,味道浓郁自然。“纯手工制作,没有添加任何防腐剂,只能保存10天,是托朋友从莆田发货。”韩采恩说,纯手工制作的牛轧糖剥开后空气中散发着香甜的牛奶味。
  台湾的朋友都觉得,敢于回乡开店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在开杂货铺之前,韩采恩在台视工作过,是高级摄影师。陈慈慧是彩妆师,日文翻译。在她们看来,开乡味馆是在延续老人的思乡之情。
  “我们是看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辛劳的背影长大的。很难忘怀长辈给我们的家训,做人要真心,诚信、实在。做生意,也是一样。”韩采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