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33年以来同期最严重旱灾,寿光调集所有可利用水源——

春旱持续,保庄稼可有良策?

2014-04-2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单辰 报道   4月17日,寿光农民陈青忠在察看自家麦子长势。
  □ 本报记者 戴玉亮 单辰
    本报通讯员 王朋

  4月17日早晨,寿光下了今年第一场春雨。
  在“渴”了近110天后,寿光北部的麦田终于“喝”上了雨水。
  9点,记者来到营里镇东北河村时,吴金芹正在自家麦地里忙活。
  “真是场及时雨。这茬麦子只浇了一次返青水,如果再不下雨,收成得比往年少一半。”吴金芹说,“今天这雨一下,一亩地打个400公斤粮食,应该没问题。”
  3月底时,弥河拦河坝开闸放水。东北河村三农信息站站长杨清泉带着吴金芹和乡亲们,把水从渠里引到田里,浇灌了一次小麦。
33年同期最重旱情
  4月初,我省多地气温创下今年新高,最高气温直逼30摄氏度。4月9日,全省最高气温出现在寿光,达到29.7摄氏度。天气预报称,4月、5月降水量仍将偏少、气温偏高,旱情将会加剧。
  寿光北部淡水资源贫乏,地表水量有限,灌溉条件不利。
  “天热无雨,全省受旱农田已达800万亩。”寿光农业局农技站站长、高级农艺师丁加刚说,“2013年,寿光共播种冬小麦63.3万亩,目前干旱面积已达21.4万亩,严重干旱7.5万亩。”
  寿光气象局副局长姜再生介绍,自2014年以来,寿光平均降水量为16.4毫米,较历年同期平均偏少51.2%,较去年同期偏少71.1%。
  “去年9月下旬至今年3月中旬,全市平均降水量仅为61.1毫米,而2012至2013年同期为177毫米。”姜再生说,据统计,33年以来,历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为132.4毫米。其中,1981至1982年同期平均降水量为56.2毫米,是唯一低于今年的降水量。
  3月21日,潍坊市对25处墒情站进行了实测土壤含水率分析。结果显示,潍坊地区农田受旱面积超过56%,寿光北部是主要旱区之一。其中羊口、营里、侯镇、台头等镇街部分水浇条件较差的麦田,已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干裂、黄叶等情况。
  “气温高、空气干,浇了之后,有些小麦也是‘旱杆’,免不了减产。”台头镇北台头村民陈青忠说,“算上电费和水泵损耗,一亩地浇一次就得300元。今年没雨水,地里就多浇了2次。”
有水区供给无水区
  “暖冬之后,紧接着一个高温的3月。”姜再生说,“南北经向环流较弱,水汽不易北上,高气温抑制了有效降雨的形成。”
  “20公分左右的小麦应该孕穗了。但麦子受干旱影响,像是已经萎蔫,呈现老态。”寿光蔬菜栽培专家李光聚说,“有水区供给无水区,昼夜抗旱,迫在眉睫。”
  “4月4日,寿光从上游水库调水700万立方米,保证农田供水。”寿光水利局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袁西锐说,年前的“上冻水”和年后的“返青水”是关键,必须保证灌溉充分。从上游水库调水,对弥河各段蓄水进行合理调整,通过张僧河、丰产河等向营里、台头、上口等镇调水,灌溉麦田。
  “通过去年对小清河扬水站进行维护,保证小清河向羊口镇西南部的供水及时到位。如旱情加剧,加大小清河扬水站引水量将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寿光水利局防汛抗旱办公室副主任陈学宝说。
  “另外,水利部门已协调引黄济青管理部门供水,保证附近农田的灌溉用水。”陈学宝说,还将充分利用寿光南部井灌区的现有机井设施,对寿北地区进行支援。
  据介绍,目前由于云层稀薄、含水量低,无法进行人工降雨。若旱情持续加剧,寿光将考虑选择适宜时间进行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长效抗旱是关键
  目前,寿北地区大田作物依旧普遍采用大水漫灌的传统方式。
  “大水漫灌是灌溉土壤而不是灌溉作物。”寿光水利局副局长范荣誉说,传统的大水漫灌致使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是一种低效的灌溉模式。
  2009年开始,寿光在全市设施蔬菜种植方面推广“微滴灌和水肥一体化”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但推广区域主要针对大棚蔬菜。
  “大田作物中,部分胡萝卜种植采用了‘地膜加喷灌’的灌溉模式。”丁加刚说,在地表附近形成一个小的生态圈,节水的同时也增加了作物的抗旱能力。下一步,寿光将深入研究并推广大田作物的高效、合理灌溉方式。
  湿地在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补充地下水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寿光已建设滨海国家级湿地公园、弥河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和洰淀湖省级湿地公园。
  “通过扩建芦苇湿地4500亩,洰淀湖芦苇湿地现有总面积已达1.2万亩。”陈学宝说,“同时,经寿北综合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尾水,可用于周边地区棉田的灌溉。”
  “无旱能防,有旱可解。”袁西锐说,“通过对弥河水、引黄济青水、小清河水、污水处理厂中水等4个地表蓄水点的合理蓄水,并结合寿光南部井灌区进行小范围‘南水北调’。政府将和老百姓并肩,打赢这场抗旱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