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济南新闻 时政

泉城功夫“力道”足

2013-03-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育贤小学大课间,孩子们认真练起太乙门武术操。  (济南太乙门武术研究会提供)
◆核心提示
  《叶问》《一代宗师》等影视作品的热播,让国粹武术又成了个热门的话题。在济南,市民们对“中国功夫”挺有感情——街头巷尾,许多人能聊上几句“南拳北腿、少林武当”;社区街道,打拳、练剑者也不在少数。而这里也不乏“名门正派”和“武林高手”。走近他们,感受到的就绝不仅是那力道十足的一招一式,还有省城有故事、有味道的“武术文化”,这让“泉城武林”魅力十足。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太乙门”背后有“传奇”
  3月2日上午见到武当济南太乙门传人林树基时,他正在给济南市育贤小学的孩子们讲授基本拳法和步法。教课间隙,林树基兴致勃勃地边演示边告诉记者,太乙门武术讲求以拳体现“天人合一”,基础拳械有十二路弹腿、基础拳、埋伏拳、太乙玄门剑、缠丝刀、五虎枪等等。太乙门里名家辈出,近代著名武术家高凤岭曾在济南武术传习所执教,他身手绵巧,步履轻捷,靠着形神兼备、千姿百变的太乙拳术,威震河北、山东,更因其为猴形拳名手,有着“活猴子”的美誉;高凤岭的大弟子窦来庚曾在1928年第一届全国武术国考中拿过“最优等”,当过山东国术馆副馆长,编写过太乙门等派别的拳论,还组织过国术研究社;还有林树基的父亲林信斋、叔叔林经三,都是高凤岭的弟子,林信斋为济南太乙门掌门人,81岁时仍以精湛的太乙醉猴拳参加济南市武术比赛并获得一等奖,林经三也是全国冠军,酷爱习武的他临终前竟用尽全力练了一套平生钟爱的太乙醉猴拳……
  “‘国术强国’是咱太乙门秉持的信念。”林树基讲到这里显得格外激动。抗日战争时期,窦来庚曾率领山东国术馆师生奔赴沂蒙山区,与官兵习练武术,在前线奋勇杀敌,最后牺牲;继承祖业在济南经营“裕祥昌”商号的林信斋,多次冒险绕过封锁线,秘密为抗日武装运送粮食。林经三也参加战斗无数,曾经扮马夫潜入日军驻地探敌情,还在棺材底下施展挂画轻功才躲过了追捕……
形意拳已成省级“非遗”
  玉函路六里山授拳场可谓是济南一大知名的习武场所,每逢周末,前来研习功夫的市民能有近百人。他们来学的,就是济南形意拳研究会会长杨遵利教授的济南形意拳。
  形意拳和八卦掌、太极拳、少林拳并称为武林四大名拳,又与八卦掌、太极拳并属三大内家拳系。济南形意拳是中国形意拳流派之一,它的缘起可追溯至上世纪30年代前后,李玉琳、马耀南等代表人物都先后向民众传授形意拳,发展至今,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
  “总的说来,形意拳具有形神兼备、内外合一、舒展大方、朴实明快等特点。而济南的形意拳更以稳捷扎实、严密紧凑见长,灵活自然又沉稳厚实。练好它,既能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更可以提升整个人的精气神……”3月4日,讲起自己倾心研习已30年的拳法,杨遵利滔滔不绝。在他看来,形意拳“易学难精”,只要持之以恒,就会享受到习武给身心带来的那份健康与快乐。
  杨遵利还告诉记者,2008年,济南形意拳成功申报成为济南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又成为省级“非遗”。也就是打那时起,愿意了解这门拳法的人越来越多。如今,杨遵利正式收徒入门的弟子总人数已经超过300人,其中还有来自俄罗斯、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洋学生”。
传承与发展,这是个老话题
  在采访中,仍然有不少“习武之人”对记者反复提及“传承与发展”这个老话题。
  其实,针对此,济南的相关部门做着努力——近几年,已通过展演、武林大会等形式,向市民多次集中展示了包括平阴太平拳、武当济南太乙门、济南形意拳、谭氏摔跤在内的泉城武术的魅力。“非遗”项目传承人也下了工夫——林树基和师兄弟刘长海、蒋东明带着济南太乙门“进驻”小学办起兴趣课堂,现在已成了育贤小学大课间练习项目,1000多名孩子都能打上一套太乙门武术操;杨遵利则在玉函路、趵突泉东门、山师大、山东博物馆、高新区等处广设济南形意拳授拳点……
  可业内人士的希望似乎远不止于此。交谈中,他们大都认为,作为国粹,中华武术的普及程度依然较低,爱好并参与练习者仍是少数,因而其生存市场并不稳定,传承空间还在缩小,相关的资金投入也有些捉襟见肘。此外,在健身种类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锻炼身体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大多数武术爱好者也不过是将习武看作一项强健体魄的体育娱乐活动,真正下决心钻研的寥寥无几,这也导致传承人员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危机也在渐渐显现……
  “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重视起来,出台政策扶持,多想办法推广,更要加大培养力度,使武术文化对更多市民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杨遵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