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青岛试行居民生活垃圾干湿分离

首批涉及3405户,政府每月免费提供灰绿两色垃圾袋各30个

2013-03-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薄克国 报道
  本报青岛3月6日讯 今天,青岛市居民生活垃圾干湿分离正式在湛山社区等14个居民区实施。市南区城管局副局长连锋介绍,第一批在湛山等5个街道办事处选择了14个居民区进行试点,其中5个开放式居民区,9个封闭式居民区,涉及居民户3405户。
  连锋说,试点的14个居民区设置了610处室外垃圾收集点,配备了1220个垃圾收集桶和18个有毒有害垃圾收集桶。其中1220个垃圾收集桶分为墨绿色和灰色两种,分别用来方便居民投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他说:“我们市南区第一批实行垃圾干湿分类的3405户居民,每户居民都免费领到了一个连体垃圾桶和灰绿两种颜色的可降解垃圾袋。绿色垃圾袋用于收集厨余垃圾,即湿垃圾,灰色用于收集其他垃圾,即干垃圾,每月各配30个供居民使用。”
  市南区还招聘了40名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在居民投放垃圾的时间段现场引导居民投放。
  青岛市市政公用局环卫处处长陈世伟介绍,居民生活垃圾干湿分离收集后,将由市区的垃圾收集运输车运往位于楼山河新建的固体废弃物中转站,进行压缩中转处置,然后运往位于城阳区小涧西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进行垃圾末端处理。
  作为我国较早进行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之一,对于垃圾末端处理,青岛已建成卫生填埋—焚烧—堆肥—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综合垃圾处理系统,可通过分类实现不同类别垃圾采用适宜方式处理。青岛固体废弃物处置公司生产运营管理部部长王惠娟介绍,固体废弃物中转站去年5月份试运行以来,目前接受来自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等4区以及崂山区大部分的生活垃圾,每天2000吨,全部运往位于城阳区小涧西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园区,其中1800吨由青岛环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焚烧发电,100吨—150吨由青岛小涧西垃圾生化处理厂堆肥,剩余的填埋进行处置。“目前填埋量在大幅减少,一年减少60万吨。”她说。
  青岛市市政公用局环卫处处长陈世伟认为,在生活垃圾处理的源头—中端—末端链条中,关键是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多从群众的角度考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分类对居民有什么好处,让百姓了解、理解这项工作,自觉参与进来。
  陈世伟表示,明年,青岛市将根据市南区试点情况,以市区为主,逐步推开垃圾干湿分离收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