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保健

春节临近,“银发市场”走俏,许多商家提早打出“亲情”牌,吸引着想为父母献孝心的消费者。然而,物质的充裕早已不能弥补老人内心的“空巢”,如何关爱老人,呵护老人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大众共同关注的话题。

关爱呵护,让老人内心不再“空巢”

2013-01-17 作者: 本报记者 陈巨慧 实习生 王乐文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陈巨慧 实习生 王乐文

  进入新世纪后,人口的老龄化进程加快。据统计,目前中国老年人口每年平均增长800万人,截至2012年,中国老年人的比重达到13.7%,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老年人口的增长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其中,老年人的心理保健就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合理分时探望 缓解空巢寂寞
  刚跨进腊月门,杨先生老两口就忙活着买办年货了。杨先生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每年春节是一家人大团圆的时刻,不可马虎。可每当孩子们过完年纷纷离去,老两口就觉得分外冷清,病痛也随之而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理科主任毛雪琴分析,子女春节回家一方面会让老人十分开心,另一方面也会增加老人的劳动量,同时使老人的情绪处于应激状态。节后,子女离开,亲情离散、人员减少,会让老人感觉到体力与精神的透支,原本就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在节后会有病情加重的危险。“如果家庭中有多个子女,可以合理安排探望时间,尽量避免同时回家,同时离开,使老人尽量处于一种缓慢的情绪持续状态。老年夫妻双方也要相互扶持、相互理解,要有充实的生活内容。另外,夫妻适度的性生活对老年人也是有益的。对于孤寡老人来说,子女们要考虑到为他们寻找终生伴侣的问题,摒弃周围环境的影响,正视老人正常的生理需求。”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老年人的学习不单纯是为了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感到不再寂寞。毛雪琴介绍,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年人会加强人际交流,在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中汲取更多的生活营养,使自己心情舒畅、生活愉快,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并且,老年人在学习中能够获得一定的社会价值认同,这也是对其社会地位的一种肯定。
培养兴趣爱好 远离退休焦虑
  王先生退休前是某大型国企的财务总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干了一辈子,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工作中。退休后,原本开朗乐观的他像变了个人似的,整天唉声叹气,连句话也不爱说。
  毛雪琴分析,许多老年人面临衰老时都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尤其在离退休之后,一旦退出社会中心,社会地位的变化常会使他们产生空虚失落感。老年人退休后有一些正常的心理需求,比如“大家一直尊重我,退休与不退休一样”,“希望家人能关怀我、关心我”,希望能继续有所贡献,希望有一个适合自己学习工作的环境等等。老人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以及周围人的变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此时,子女们若忙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对老人的心情照顾不周,缺少精神安慰,会使老人和外界接触的愿望无法实现,进而加深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疏远和隔绝。
  “一般来说,兴趣爱好广泛的人不存在这个问题,敬业型的人群,他们一生的价值标准体现在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往往忽视了家庭生活和个人的兴趣爱好,退休后这一问题会尤为突出。因此,特别敬业的人在离退休之前一定要有一个过渡期,家人在此期间要多留意,引导他们把关注点放在家庭上,或者在业余时间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在潜移默化中过渡。”毛雪琴说,另外,生活中一些应激事件的发生,比如朋友的离世、亲人的病痛等会让老人产生一种对生命逝去的危机感。”毛雪琴说,如果老人的生活内容较为充实,这种心态他们会尽快调整;但如果此类事件发生的比较多,则要适当地改变一下他们的生活环境。
正视健康危机 避免保健品依赖
  上周末,济南历下区的李女士又与母亲不欢而散。母亲花6000多元抱回了一盒床品四件套,说是具有远红外功能,包治百病,她的几个老朋友用了都说好。但在李女士看来,这只不过是一套再普通不过床品,几百元就能买到。两人各执一词,谁也说不服谁,原本的聚餐计划也泡了汤。“我妈退休后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却心甘情愿地去买根本没用的保健品、治疗仪,起码花了好几万了,我怎么说也没有用。”李女士有些无奈。
  毛雪琴表示,人在进入老年期以后,身体的脏器和各项机能都在走下坡路,这是不可否认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与年轻时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自然会对健康格外担忧。由于许多老年人缺乏一定的保健知识,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关注跟身体健康有关的事情,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这种关注在年轻人看来,似乎不太理性,但是对老年人来讲,他们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保持或保证健康。
  “其实只要饮食荤素搭配合理,就能够满足身体的需要,没有必要再去服用保健品。若出现身体上的病痛,要及时就医。当老年人过分痴迷保健品时,不要过多地干预他们的行为,否则只会增加他们的逆反心理。如有必要,可以将情况告知老人信任的医生,请医生给予老年人一些建议。”毛雪琴说,家庭与社会要共同努力,应对老年人的这种心理问题。一方面,子女要多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单位、社区、老年大学等社会机构要多向老年人普及有关身体、心理健康的知识,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从外界获取知识更客观、更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