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交通 公路

公路服务转型的胶州之道

2013-01-15 作者: 本报记者 蔡明亮  本报通讯员 刘蕾 来源: 大众日报
  ◆发展壮大所辖公司,让所有职工不分身份共享发展成果;为新区建设让路,为企业发展修路,尊重村民意愿更改道路设计,胶州公路部门转型服务性部门的根本是以人为本,“首先考虑的是工作对象的需求、感受。”
  □ 本报记者 蔡明亮
    本报通讯员 刘蕾

  1月4日9时,胶州接近零下10度的天气让人刚出门就冻得直哆嗦,而驻地在郊外的青岛鑫隆公路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图书室内却充满着一股“热浪”,十多人正在埋头读书,记者看了一下,他们读的大都是机械保养之类的专业书籍,“大冬天的没法干活,在这里补充知识挺好的。”机务部副部长安延宝告诉记者,和前几年相比,这两年青岛市公路局胶州分局越来越重视他们合同工了,不但提高了待遇,发放和正式职工一样的福利,还为他们建了学习娱乐的地方,“在这里工作,感觉值!”
  “要制定好政策,让所有职工包括清洁工、保安、食堂管理员等人员都把这里当成家,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胶州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炳军说。
以发展促转型
  经过多年的高速建设,目前,胶州市境内的国省道已经基本上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意味着大规模的公路建设时期已过,公路部门要面临着由重建设到建养并重的服务性部门转型的难题。“尤其是税费改革后,公路部门所辖的公司还面临着生存问题。”王炳军认为,先拓宽公路范畴,扩展企业经营发展空间,给职工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才能更好地向服务性部门转型。
  经过多年的沉淀,使得他们所辖的鑫隆公司具有国家二级工程资质,几乎可以承揽胶州境内所有的公路工程。瞄准这个基础,胶州分局决定扩大鑫隆公司的经营业务,他们尝试开拓桥梁市场,建预制件厂等。
  2011年,在首次承揽206米的洋河崖大桥建设中,鑫隆公司仅用了13个月就建成了可以使用百年的大桥。“这次承揽可以说是不挣钱的,我们就是为了锻炼队伍,寻求市场。”王炳军介绍,他们在注重主业的同时,积极拓展外部市场,鑫隆公司的实验室通过升级改造、增加设备,成为胶州市唯一的乙级资质实验室,对外承揽业务。同时,受交通主管部门委托,可以负责胶州市所有公路建设的实验检测。为了进一步提升工程质量,他们要求每项工程在国家省市级规定的基础上,再设定一个参数标准——千分之三标准,假如原材料使用中减少了千分之三,就有偷工减料的嫌疑;超过了,就是浪费。这既保证了工程质量,赢得了市场信赖,又增加了企业的收益。
  经过几年的发展,公司目前注册资本近4000万元,盈利500多万,保证了100多名合同工的工资收入和其他劳动保障。
身份不同福利相同
  2009年夏天,在黄张路大修的时候,12个剃成光头的工程人员被当地群众和媒体盛赞。为什么会剃掉头发,因为工地沙土飞扬,头发最容易脏,工地上又没地方可洗澡。胶州分局领导决定给每个工程项目部配备太阳能热水器,设立独立的洗澡间,“总不能给别人留下公路人虽然能干工程,但却脏乱无序、蓬头垢面的印象,公路的形象也需要公路人自己先靓起来!”
  接下来的两年内,胶州分局投资了200多万元,为职工改建了食堂,建起了洗澡间。“局里真是为我们着想了,尤其是改造办公室,大冬天的,公司的办公场所都是平房,非常冷,现在专门为我们建起了两米宽的走廊,挡住了风沙。”鑫隆公司副经理宋国栋告诉记者,局里确实为职工谋福利了,不仅改善了工作环境,还把废旧厂房改造成体育场馆,建起了文体活动室,早晨六点到晚上七点半,对所有职工免费开放。
  值得一提的还有不定期发放的蔬菜。这份福利源于前几年工程项目置换来的土地、闲置站所等,接近100亩土地,为了让这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他们在地里种上了有机蔬菜,在站房里养起了蘑菇,还建起了养鸡、养猪场,光去年,他们就给职工发了27种,近30多万斤的蔬菜,“夏天都吃不完,有时拿回家送亲戚。”
  福利不仅仅是在编职工有,就连清洁工、保安、食堂管理员等合同工都有份。另外,通过多种方式培养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表现好的可以参加党校培训;为增加凝聚力、加强沟通、振奋团队精神、提升生活乐趣组建了50多人的锣鼓队;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查体……一件件小措施都能体现出胶州分局服务职工、让职工当主人的管理理念。
为市民、企业让路
  对内要服务好职工,对外更要服务好社会、百姓出行。他们每年要为社会投入200多万。新农村建设帮扶,计生薄弱村帮扶转化,参加市里的春蕾行动,为100个孩子免费送书本……还为一些不富裕乡镇修路,“他们的财政确实困难,但有些路又不能不修,我们就主动帮扶他们,投入人力、物力,只收修路材料的成本钱。”王炳军介绍,这几年,胶州市几乎所有的乡镇他们都帮扶遍了。
  服务转型的关键是如何服务社会、服务民生。2010年准备大修省道219时,恰巧碰上位于这条路旁边的胶州市产业新区开建,新区每天都需要2万多方的土石料,运输还只能走这条路。如果开工建设就必须封闭施工,这势必影响新区的建设。为此,胶州分局主动向地方政府提出将大修工程延期。
  在这条路去年大修开始时,途经村庄的个别村民不同意改成沥青路,原因是沥青路比原先水泥路地基高几公分,怕雨水倒灌。虽然胶州分局设计时就考虑到这点了,两边都增加了排水沟,可村民不理解。
  他们决定尊重村民,顺从民意,请来了青岛市局和设计院的专家请求更改这段路的设计,“修路是服务当地百姓的,首先要让百姓满意。”王炳军说。
  在修胶州市北外环路的时候,因为这条路两旁企业较多,局领导带头上门拜访企业,针对开工后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便,征求企业的意见。
  其中,一个大型企业三联金属结构厂,因为每周必须运送一大批货物到港口,希望公路部门能避开这个时段在厂子的出口处修路。他们不但答应了企业的要求,还专门考察了运输车,测算他们在平交道口的拐弯半径,超过了半幅路面。在修到结构厂时,他们专门避开了车辆运输出厂时间,并且,在平交道口处修建一条专用通道,新铺路面按照超出半幅路面的摊铺方法一次性铺完,虽然这增加了成本,但是得到了企业和政府的认可。
  “其实,我们做的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事,对职工、对社会、对百姓,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感受。”王炳军认为,这才是公路部门转型服务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