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国内新闻

那些珍贵的文明记忆是如何消失的

——历史文化名城“拆旧建新”怪现象调查

2012-12-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导读:一方面扛着“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自吹自擂,一方面却大肆拆除历史文化街区或者进行过度商业开发;这边成片的历史文化街区在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沦为废墟,那边不伦不类、花里胡哨的仿古街道却不时拔地而起。
  在“拆旧”与“仿古”的双重热潮下,当前,很多地方一个个珍贵的文明记忆在世人眼中永远地消失了。

  老街拆,新房起
  在24岁的湖南岳阳女孩唐秋芬眼中,洞庭湖边、岳阳楼前游人如织的汴河街毫无历史感。
  “这条街是新修的,其实就是假古董,真正的老街拆的拆,破的破。”唐秋芬小时候经常去翰林街、楼前街、塔前街三条老街玩。而这三条支撑岳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的老街,却面临着去留两难的困境——翰林街消失,楼前街瘫痪,塔前街命运未卜。
  2011年1月起,住建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开展保护工作检查。作为湖南省被抽检的两座名城之一,岳阳市因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不力遭到检查组严厉批评。另一座被抽检的名城是凤凰,尽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相对到位,但由于过度进行商业开发,也被勒令整改。
  “岳阳只重视保护几座单体的文物建筑,比如岳阳楼、岳阳文庙、慈氏塔,不太注意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柳肃说,凤凰的老城区、老街区倒是保留不少,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度商业化,失去了传统的风味,到处都是灯红酒绿、吵吵闹闹的酒吧,失去了古代边城的味道。
  在“六朝古都”南京,2009年4月启动的“危旧房改造计划”将历史街区列入改造范围,安品街、南捕厅等一大批老街区被拆除殆尽。另外,长沙、大同等地不少历史文化街区也岌岌可危。
  按照规定,有两个历史文化街区才能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据专家统计,在全国100多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有将近20个没有历史文化街区,将近一半的历史文化街区不合格。
“推倒重来”的动力是卖地
  岳阳原翰林街是晚清风格的老街区,长约200米,宽4米,因为清朝岳阳籍翰林学士黄秀曾在此居住而得名。唐秋芬告诉记者,翰林街原址在某开发商地产项目开发范围内,街道内原来建筑已经被拆除殆尽,青石板路也被沥青路取代,异址重建的新翰林街不新不古、不中不洋,少人问津。
  在长期从事古建筑修复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柳肃看来,全国大小城市“拆旧”“建新”的动力差不多都是源自土地财政的老路子。“城市决策者对老街区热衷于推倒重来,背后动力就是卖土地。征收老街区土地成本并不高,但是一卖给开发商那就要翻很多倍了,GDP数字很快就涨上去。”柳肃说。
  柳肃并不否认老街区建筑老旧、公共服务设施匮乏,市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但是在他看来,这根本不能成为城市决策者“拆旧”“建新”的理由,因为现有技术条件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凤凰的问题在“古城卫士”、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看来是古城保护的另一误区。“很多人把保护历史文化街区跟发展旅游等同起来,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就是为了发展旅游,发展旅游就应该尽快取得经济效益,所以保护就是为了赚钱,这一下又陷入商业开发的死胡同了,根本不可持续。”阮仪三说。
  记者了解到,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去年开展的检查的结果至今还没有对外公布,从目前各方披露的情况来看,很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情况堪忧。根据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风貌造成破坏性影响应该追究相应责任。  (据新华社长沙12月20日电)

■点评
大拆大建 对历史文化极不负责任
  不少专家认为,很多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街区出现大拆大建的不良倾向,与地方政府内部欠科学的政绩考核方式有很大关系。不少城市管理者为了谋求升迁资本,在任内急于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快速提高GDP。
  “大拆大建是对历史和文化极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和做法。考核政府不能只从GDP出发,还要强调其在保护地方文化和地方生态环境方面的贡献。”柳肃表示,“一些做得实在太离谱的城市,可以考虑摘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牌子,不动真格就刹不住这股歪风。”
  柳肃表示:“文化遗产第一条原则就是原真性,这就要求保证传统生活的延续性。如果为了做旅游,把老百姓赶出老街区,那原真性就大打折扣,生活的延续性就完全没有了。”(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