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济宁新闻

10月18日上午,济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报告会,邀请江苏省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李向民详解——

文化产业如何迸发活力?

日期: 2012-10-23      作者: 孟一 王德琬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孟一 王德琬 

  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被提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地开始竞相打造文化强省、文化强市,想要借东风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近年来,济宁立足“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孔子文化品牌、运河文化品牌,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8000余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105.52亿元,占全市GDP的3.6%。
  然而,盲目追求效率往往欲速而不达,一系列问题可能会相继暴露出来。如何正确认识文化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又怎样巧借他山之石攻自家美玉呢?
  10月18日上午,济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报告会,邀请江苏省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院长李向民,作了题为《新经济·新文化·新产业——人类步入精神经济时代》的报告。他阐述了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详细解读了当前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重点工作和方法措施,对文化改革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和对策。

  1
文化产业不能“唯GDP”论
  文化强省、文化强市,何谓“强”,标准几何?地方习惯性地将其与所创造的GDP联系起来,这是GDP综合征的表现。“不能不看GDP,却也不能只看GDP。”李向民在专题会上指出,“过分看重GDP,会矮化文化的作用,导致文化产业概念的混乱。”
  8月16日,一部韩国MV《江南Style》上传至网络,在短短68天时间里,点击率已经超过4亿。风靡全球的同时自然带来巨额的经济收益,原唱者的个人纯收入已逾8600多万元人民币,这不是国内哪个文化产业项目短时间内所能及的。
  当各界专家纷纷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解读时,姑且不论这种脱离精英文化的爆破究竟意味着何种社会心态的变迁,更重要的是,他带来的绝不只是周边产品的热卖和衍生物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是韩国文化的一次大输出。表层是关于《江南Style》的文化传播,内在却加深了韩国文化的全球吸引力,吸引更多人燃起了了解韩国文化的兴趣。正如韩国一位外交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关注,那么他们就会逐渐喜欢上韩国,进而促使大家购买韩国产品。”
  “可见,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势必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收益。”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靖鸣表示,“但如果一味地把目光锁定在文化产业所占的GDP比重上,就难免会带来三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会混淆文化产业与一般产业的区别;再者会使地方热衷于追求规模和数量的增长,导致数量与质量失衡、规模与效益失衡;三是误导人们只看重文化产业的直接效益,而忽视其间接收益。”
  因此,只有先扬弃“唯GDP”论的文化产业认知观,更多地将其放到意识形态层面,渗透进再普通不过的日常生活,才能指引文化产业向正确方向发展。

  2
“柯达倒下,阿凡达流行”的启示
  去年,经营了一百多年的柯达公司正式宣布破产,而同年代的胶片生产企业富士却存活至今。究其原因,分水岭就是数码相机的出现。柯达本是最早涉足数码摄影领域的企业,但由于对成像效果执拗的坚持而最终选择放弃。盲目的执着扭转不了时代前进的车轮,当时代选择了数字化产品的一刻就注定了柯达与富士的“阴阳两隔”。
  “伴随柯达倒下的,是阿凡达的流行。两者间交接的接力棒是影像时代向数字时代的过渡,其所依附的正是科技促成的技术产品的革新。如今,国外电影都在向I-MAX电影发展,国产电影却在坚持着所谓的‘内容为上’,如此一来,市场份额将会一再缩水。”李向民说,“如果文化与技术产生了脱节,或者丧失了创新之心,将来不仅技术会落后于他人,文化软实力也会随之落后。”
  科技创新使文化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姿多彩。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大丰富了各类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显著增强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什么时候一个产业形成了巨大的市场竞争,这个产业才有可能获得健康的发展。“一定程度上讲,小到文化产品,大到文化产业都面临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也开始接受市场机制的倒逼。”李向民说。
  在这一点上,济宁近年来一直在科技创新和科技的融合上做着新尝试。从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的建立,引进诸多高科技文化企业的进驻;到兖州兴隆文化园运用声光电技术打造立体式的文化展示;再到诸多极具科技内涵文化产品的问世……由表及里点滴渗透的“融合智慧”,形成了文化产业向科技和创新求发展的良好态势。
  李向民建议,济宁应在充分保护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寻求周边产品和文化展示上的创新,并通过文化吸引力聚集更多的文化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优势,抢得区域文化发展的先机。
  3
政府是服务者,切忌仅“口头重视”
  纵观文化市场的现状,政府常一提“文化产业”就将其归入了“市场”视野,而将“文化事业”划入政府管理范畴。在这种思维前提下,政府往往将文化产业完全放到“市场”中经受风浪。
  山东雅正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温成彬就曾向文化部门建议:传统印刷业利润较低,希望政府能制定减免税收的政策。而相关减免税规定早已出台,却不能有效传达,存在告知不力的问题。类似问题的出现错误在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政府该管得放太宽了。而在“文化事业”上,政府又往往“管得太死”、“管得太多”,致使很多文化项目舒展不开手脚,发挥不出内在价值。
  “如果我们把文化产业视作一种经济活动,那它就要走市场路线,遵循市场最优配置定律,但面对时有出现的‘市场失灵’和项目的‘一时迷茫’,积极的政府干预便能显现其作用。”李向民指出,“如果把文化产业视作一种文化事业,就需要政府更多地站在服务者角度协助发展,切忌‘口头重视’,更不能拿文化当炫耀政绩的筹码。”
  对于政府在文化产业中应扮演何种角色的问题,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成积春曾向记者表示,“文化产业和文化项目有着成本高、见效慢的特点,确实需要政府进行适当引导,但扶上马后就应该及时松开缰绳,让它自由驰骋,这就是‘服务’与‘管理’的区别,也只有放开手脚让文化产业大胆创新,才有助于快速发展。” 
  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口号要落到实处,李为民以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地区江苏为例谈到:“在当今社会,信息的畅通至关重要,信息平等能为企业抢占发展先机提供有力保障。政府可以在市县两级间建立一个服务平台,直接与企业对接,提供政策的传达、解读、困难的解决等服务,让政策落到实处。”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