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济宁新闻

曲阜:乡村公路到户更通心

日期: 2012-10-23      作者: 孟一 梅花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村内通”道路硬化高标准实施。
  ▲村内道路修好了,保持干净整洁也成了村民的自觉。
  从2011年起至今,曲阜累计新修农村公路近两千公里,下水管道、道路标识、环卫设施、养护队等配备齐全,从征集资金、管理模式、道路建设模式等方面收获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成为济宁全盘启动的乡村文明建设道路“三化”的有益探索。
  □文/图 孟一 梅花

  “做梦也想不到,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土路,现在竟能跑起长长的车队。”10月12日,在曲阜市时庄镇前坊岭村的村道旁,村民吴承恩手执彩旗为检查农村公路建设的车队指引着方向,他告诉记者,“以前,手头宽裕的也不敢买车,路不好走、没地儿停,通了路这些问题才能解决。”
  吴承恩口中的检查车队是由曲阜市所有市级领导,各镇街、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10月12日至17日,检查小组耗时6天,驱车一千三百多公里,转遍了曲阜市438个大小村庄,对乡村公路挨个“安检”,用自己的亲身体验丈量差距、查缺补漏。

  村村通、户户通破解农村发展瓶颈
  “以前这路甭提多难走了,客户不愿到俺棚里收菜不说,一遇到下雨天就更傻眼了,只能眼瞅着满棚黄瓜卖不出去。”在曲阜市尼山镇西曼村的蔬菜种植大棚里,种植大户秦洪代介绍道,“现在好了,水泥路修到了大棚门口,外地客户能直接把车开到地头,每个大棚比以前多赚5000多元。”
  在尼山镇像秦洪代这样的种植大户还有600多户,如今他们再也不用为农产品销路发愁了,全镇的蔬菜大棚也随着路的畅通增加到2000多个。农民的腰包鼓了,文化素质也上了一个档次,“路上没土了,到处清亮得很,村里的老少爷们们也开始注意环境卫生了,”秦洪代说。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质朴的话语折射出道路正是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建设资金、道路管理、配套设施等几方面的问题,部分村庄道路建设欠账较多。“很多农村地区更愿意把钱投到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认为见效明显,不像‘修路’,看上去就是笔‘砸钱’的买卖。”广西师范学院教授、农村研究专家谢彩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殊不知基础设施没搞好,工农商都很难发挥出良好的发展带动力,和‘没学会走就想跑’无异。”
  认识到修路重要性的曲阜市,自2011年起开始啃这块“硬骨头”。去年,该市提出用一年半时间实现“村村通、村内通”的目标。今年,又明确了“全面完成村村通,全力攻坚村内通,力争实现户户通”的目标计划,累计投资3.4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和村(居)街巷1200公里,现已进入验收阶段。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变生产、生活环境的期盼十分强烈,当务之急的就是‘修路’。”曲阜市委书记李长胜表示,“路不通、路不顺,说搞经济、文明建设都是纸上谈兵,只有先畅通了进村出村,到田间、涉厂矿的道路‘气管’,乡村发展才能畅快‘呼吸’。”

  功能区划分成“指挥棒”
  “俺们九仙山的风景好得很,可就是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车开不进去。”曲阜市吴村镇村民张立民介绍,“现在路修上山了,而且和一般的农村公路不同,修的是旅游观光路,绿化和自驾游配套设施配得很全,简直就是为发展旅游量身定做的。”
  吴村镇地处山区,坐拥九仙山等著名景区,但由于交通不便,旅游业发展一直处于不瘟不火的尴尬境地。2011年,该镇把握住了农村公路的建设时机,修建了50多公里旅游观光道路。路通了、设施齐了,旅游形式逐渐变得多样化,吴村镇除在旅游专线发展5个自采果园外,还在风景秀丽的龙尾庄村发展乡村度假游。今年加大了民俗村内的道路建设,投资2600多万元打造民俗休闲度假胜地,仅上半年就接待游客15万人次,昔日的穷山村成了“聚宝盆”。
  而在以农业主产区为主的道路网化工程建设中,曲阜则坚持道路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产业开发相结合,超前对接日益提高的农村物流、信息流、商品流需求,解决农产品外运的难题。
  在今年5月份举办的曲阜市第一届现代农业招商大会上,涉及基础设施、种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旅游等多个领域的18个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达26亿元,交通状况的改善为推进该市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尝到修路甜头的曲阜意识到,修路不是形象工程,却也不能闷头修,根据全市的功能区划分,修符合区域要求的特色路才能发挥道路带来的最大效益。“我们一方面注重与镇街主体功能区建设紧密结合,根据划分的服务业引领型、工业主导型和观光业主导型镇街实际,因地制宜、分类建设,为镇街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曲阜市交通局局长艾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再就是与土地流转政策紧密结合。围绕尼山、防山、石门山等镇土地流转产生的农业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加强园区路、田间路建设,助推新型农业规模化发展。”分门别类的做法让修路的“学问”愈发凸显。

  要修就修“满意路”“通心路”
  “原来上班都是骑自行车或者电动车,路很难走,为了早点到学校看着学生们上晨读很早就要起床,经常休息不好。”时庄二中的陈军说,“现在不仅硬化了道路,市里还给我们乡村教师配备了通勤车,老师们工作精气神更足了,确实非常用心。”
  修路简单,但要做到面面俱到却绝非易事。单就为教师开通勤车这件事来说,相关单位还考虑到了大车进到村子里老人和孩子的人身安全。在各个路口都加装了道口柱和警示标识,进村道路全程铺有减速带,不仅确保村民出行方便,更要出行安全。
  “从修路前的组织动员、款项筹集,到修路中的监管,再到修路后道路安全设施、养护队组建等,每个环节都仔细考量,征集群众意见,就是为了修出一条条群众的‘满意路’,不仅让路到户,更要通心。”李长胜说,“从2011年起,曲阜市财政将连续三年,每年列支6000万元以上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今年,又增加村内街巷建设补助,仅此一项,市财政就增加农村公路建设补助资金3000万元以上,这些钱不只用于修路,还包括公路安保设施、环卫设施、道路养护等,预计全年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的市财政配套资金将达1.47亿元。”
  为做好道路养护工作,曲阜市各镇街均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养路人员和养护机具,养护制度、养护路线、养护责任已上墙公示。所有建成农村公路均纳入日常养护,237名养护人员已到岗。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曲阜市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工作优势,在筹资方面有的采用BT融资模式,鼓励有能力的建设商提前垫资建设,建成后分期兑付投资本息;有的采用“二包—”积极争取包村单位的扶持,解决资金缺口问题;还有的通过向能人志士、外地老乡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求援的办法筹资……如今,曲阜农村公路纵横成网,不仅改善了农民出行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更成为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路”。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