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公车改革需要给车补定个标准

日期: 2012-07-04      作者: 晏 扬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晏 扬

  今年4月,浙江温州市推行公车货币化改革,车改后的车补标准,从正处级干部到普通科员按职务层级划分为7个补贴档次,每人每月最高补贴3100元,最低补贴300元。正处级干部每月3100元的车补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是最高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此表示“匪夷所思”,并撰文质问“这个决定是如何做出的”。(7月2日《新京报》)
  公车改革阻力重重,但却不能不改。从目前情况看,公车货币化改革不失为一种可行办法,不少地方都在推行或曾经推行。其中,车补标准是社会舆论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人们判断公车改革诚意几何、是否正当的最重要标尺。
  离温州不远的杭州,其公车货币化改革,最高车补标准是市局(副厅)级干部每月2600元, 平心而论,这个车补标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改革的诚意。可以简单算一笔账:这些市级机关的“一把手”,每月实际工作日应该会达到26天,平均每天100元左右的车补,在杭州市也就够上下班打车之用。
  对比杭州和温州的车补标准,问题也相当明显。温州正处级干部每月车补,比杭州副厅级干部还多出500元,如果杭州的车补“正常情况下完全够用”,那么温州的车补就会有多余,多余的车补就是一种变相福利。尽管温州的车改同样会节省财政资金,改比不改好,但当车补的一部分异化为官员的福利,其改革的诚意和正当性就显得可疑。
  其实,即使是像杭州这样做得较好的车补标准,当年也曾遭到舆论的普遍质疑,这说明人们对公车改革的期望值很高,也暴露出车补标准缺少明确规范的尴尬——对于多高的车补才是适当的,人们心里根本没谱。
  为了避免公车改革陷入“权力自肥”的歧途,笔者认为,公车货币化改革需要一个相对统一、规范的车补标准,这个标准不妨由中央有关部门牵头,在广泛征求民众意见的基础上,通过调查测算、严格论证确定。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公务出行成本不同,因而各地车补标准也应有所差别,比如明确规定各级官员的车补标准是当地人均收入的多少倍,确定一个计算公式,列出一个明细账,让老百姓看得明白、便于监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