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文化

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

申报标准有了“硬杠杠”

日期: 2012-01-06      作者: 于国鹏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记者 于国鹏 报道
  本报肥城讯 全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2011年12月30日在肥城市举行,会上发布了《关于开展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的通知》,并公布了相关创建标准。在省级示范区的创建中,17市将以市为单位进行申报,同时拟定了“市图书馆为国家一级,所有县级图书馆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等多条“硬杠杠”。
  据了解,此前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名单,青岛市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名单,肥城县级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递进培养工程与威海市农村文化大院规范化建设与服务项目双双出现在示范项目名单上。这也是此次推进会选在肥城市举行的原因。
  2011年12月29日晚,在肥城泰西会议中心举行了一场“文化惠民、百姓舞台”文艺演出,观众们见识到了当地文化志愿者的风采。这台演出节目形式多样,有器乐合奏,有唢呐表演,有民歌演唱,有舞蹈表演,而参演的演员,来自社区、厂矿、农村,连主持人都是“业余爱好者”,他们大都是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
  据肥城市文广新局负责人王霞介绍,该市从2010年起,探索实施了“把优秀的文化爱好者培养成文化骨干,把优秀的文化骨干培养成公共文化辅导员,把优秀的文化辅导员发展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服务志愿者”为主要内容的县级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递进培养工程,把社会各界人士吸引到公共文化建设中来,组建起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志愿管理服务队伍。王霞说:“目前,全市已培训文艺骨干1万多人次,新发展文化志愿者800多人。由文化志愿者牵头组织起各类文艺队伍,全市歌舞、戏曲、书画、健身等各类民间业余文化队伍达300多支。”
  在推进会举行期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作了《示范区(项目)创建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专题讲座。他表示,虽然青岛市以及威海、肥城的两个项目入选首批国家示范区(项目)创建名单,但目前也仅仅是获得了“创建资格”,“真正成为国家级示范区(项目),还有大量细致的工作去做,还要达到相关标准,通过专家评议。而且首先还要通过社会满意度的第三方测评,即老百姓要满意,这也是一个前置条件。”
  会上还表彰了我省农村文化“百千万”评选活动的获奖者,即百个农村特色文化品牌、千支农村优秀文化团队、万名农村优秀文化人才,以此激励农村文化人才和队伍,加快推进全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公布了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标准。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区(项目)后,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将择优向国家文化部、财政部推荐,参加下一批国家级示范区(项目)评选。

■ 链接 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主要标准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完善,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参加活动。市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其中市图书馆、艺术馆为国家一级,所有县级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1册以上,市、县两级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1次以上。
  100%的乡镇(街道)建有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100%的行政村(社区)建设面积不低于200平米的文化活动室(中心),每个文化活动室都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规范化基层点达45%以上。
  依托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市及所辖县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100%的乡镇(街道)、社区建有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实现全覆盖。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文体活动群众受众率和参与率达到30%以上,人均参加文体活动时间每周不少于7小时。
  城市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农民工、老人、少年儿童和残疾人开放,设置方便这些人群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市县两级图书馆设立盲人阅读区,配备设备和盲文读物。
  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各级公共文化设施电子阅览室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时间每周不少于56小时。
  市县图书馆建立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配送的总分馆制,实现通借通还。
  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100%的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文化信息及享受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的资源服务。
  引入社会力量,实现公共文化产品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
  ●资金人才技术支撑
  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近三年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人均文化支出高于本省平均水平。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的人员编制3名以上,行政村和社区有至少1名财政补贴的文化管理员。
  利用网络、声讯、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支撑系统,实现当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