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齐鲁文化

文化的国际传播,不是单向度的自我炫耀和深奥的知识卖弄,而是通过娓娓道来、引人入胜的故事,使中华文化可亲可近。这正是国家汉办/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的理想与追求——

用国际话语讲中国故事

日期: 2011-12-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
18世纪欧洲的孔子画像
体验者们的体验作品
“老外”在校外基地煮饺子
  □ 任宇波

  有朋自远方来,择窗拥几,沏一壶乌龙,便可与人乐乐,纵论四海;兴之所致,或咿呀哼唱两段京调,或奏一曲高山流水,便可神交钟期子牙;独处一室,泼墨挥毫,描摹一幅字画,钤一枚朱印,便可清雅半日闲……这些日常文化生活,不是文人墨客的专属,也是中国许多百姓的寻常兴好。
  但诸如“茶只是喝,不管好喝不好喝;戏只是看,不知会看不会看”之类,也是国人的寻常事。“道日用而不知”,可谓是时下普通国人对自身文化内涵隔膜疏远的真实写照,外国人就更是不知其所以然了。
  如果有这样一个地方,将普通中国人的小至日常起居,洒扫应对,大至出仕入宦,修齐治平,将中华文化的众多精妙处一一呈现,用不同文化的叙述方式讲中国故事,让人身临其境、体验感知,相信无论是对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中华文化都将是“道日用而可知”的。
  国家汉办/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即是这样一处所在。

  礼乐之兴,在候时待人
  国家汉办/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的落成,是一个中国“梦”从积蓄、生发、筹建到最后实现的过程。
  曾几何时,振兴中华文化,成为了百多年来,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心底埋藏的梦。
  直到本世纪,这个梦才逐渐生发起来。中国国力的积累,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越来越重的分量,对外交流范围、深度的日渐拓展,为把梦想变成现实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机。
  2005年,第一次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召开。没想到,一个由国家汉办发起筹办的会议,吸引了世界各国三百多位政要、大学校长和汉学家出席,世界对中国文化的热情和想了解中国现状的迫切需求,着实让人震撼。这一切,昭示着中华文化重新走向世界的春天已经到来。
  为顺应持续升温的“汉语热”,国家决定加快汉语走向世界的步伐,学习国外语言推广机构经验,如歌德学院、法语联盟、塞万提斯学院等,在全球试点建设孔子学院。山东大学成为全球首批孔子学院的承建院校之一。截至目前,全球已建有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所孔子课堂,分布在105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一届,有千名外国校长、学界代表参加的孔子学院大会已经成为一项中华文化国际交流的盛事。
  然而,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化,问题也渐次浮现。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孔子学院比作“文化超市”,现在“超市”建起来了,却发现有市场,缺产品,后继的配套供应体系也很不健全。
  面对这种情况,外建孔子学院,内建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把基地打造为汉语国际推广的航母,为海外孔子学院提供支持,成为一种现实战略抉择。2008年,国家建设首批10所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成为这支“第一梯队”中唯一一家以中华文化研究与体验为主旨功能的基地。
  礼乐之兴,必待其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基地主任宁继鸣教授讲到,“我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梦想将蕴藏在老百姓心里、牢牢内化于我们平常一言一行中最普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表现出来,传播开去。”的确,只有当每一个中国普通人都可以通过个人独特的叙述方式与行为去展示、践行中华文化的“心”与“根”,百多年来的中国“梦”,才能一步步走向现实。
  集文化体验与教学、人才培养与培训、理论探索与研究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正是在这样一群志在“为往圣继绝学”、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事业的有识之士耗心尽力、辛勤奔走之下,为圆“梦”所作的一次尝试与创新。

  以滴水见世界,道日用而可知
  位于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上,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中华文化体验馆,成为基地实现文化传播理念的第一个载体。
  在文化体验馆的博士们看来,在当代环境下探索文化传播模式,应以生活化、时代性、国际视角为标准来甄取中华文化元素,如日常生活中的茶艺,阴阳五行说,儒、释、道思想等,力求既易于凝聚目光,又有利于展开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之一。在探索构建一种对孔子的立体认知方式上,体验馆充分考虑传播规律和传播效果的有机结合,分别采取了七个环节让体验者来感知孔子的思想,手法新颖。如其中一个环节借用蒙太奇艺术手法,将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把轴心时代与诸子百家拼接,既讲稷下学宫,又介绍柏拉图学园,以一种对比、平等的态度看待孔子,让外国人更容易接受。另一个环节则采用广角镜的方式,扩大视野与思维空间,介绍相关文化主题,如易经八卦,造纸印刷,汉字源流等等。这样,通过中外文化比较的方法和世界文明同时空的理念,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从而达成与世界文明的对话。
  2011年10月的一天,中华文化体验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故事讲述者”。他就是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院长许嘉璐教授。许先生在视察过程中,兴致极高,亲自示范碑拓、编钟等文化体验内容。在摆满各式文化教具的展示柜前,许先生驻足良久,指着一个仿制北宋定窑的白瓷婴儿枕,当起了“义工”。许先生说,中国古代有很多文物精品和文化精华,需要我们用巧妙的视角和手法讲述出来。就说这个婴儿枕吧,我们都知道台湾故宫博物院有两个宋代的瓷枕,前不久他们做了一个20多分钟的片子,大家看了没有不叫好的,讲晚上博物院闭馆了,娃娃醒了,看到玉白菜上有个蝈蝈,就一路追着去抓它,其间很多“文物朋友”一起帮忙找,等等。故事编排得非常好,很有趣。他转头向在场的教师说,我们大家要学会讲中华文化的故事,让学习者从中体验文化精华。
  体验馆中所有的文化课程,都强调与文化体验相结合,使受众能够身临其境、可触可摸、可学可做,通过“体验”融于中华文化,通过“体验”带走中华文化。据体验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孔子行教图的碑拓体验,是体验馆中体验率最高的一个项目,一个简化的拓印程序只需要十几分钟,体验者既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拓碑工艺,更可以带走“孔子”。有一位日本客人,即兴在仿制的由山东大学发掘的古编钟上敲奏了一曲日本民歌《樱花》,博得了满堂喝彩。修习茶文化课程的学生,要边品茶边将之与各类茶叶对号入座;上完京剧欣赏课,体验者也可以带走自己亲手绘制的“关公”、“曹操”京剧脸谱。在民间工艺区的墙上,更是挂满了外国体验者现场制作的剪纸、中国结作品。
  在各国文化软实力竞争渐趋激烈的今天,准确看待自身文化,平等对待他国文化,有效传播中华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工作者最应该具备的文化自觉与担当。基地对文化传播模式所作的种种创新,体现了他们蓬勃的激情、深厚的底蕴和不竭的智慧。

  知行合一,体悟文化之精妙
  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还重点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合作持久的校外文化体验基地,尝试开拓一种校外浸濡的文化体验模式。
  尼山基地是孔子诞生地,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永久会址,展示了齐鲁文化的丰厚底蕴;以台儿庄古城为依托的枣庄基地,为孔子学院学员和海内外汉语师资提供以建筑艺术、运河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代表的集成性中华文化体验;位于济南燕子山社区的燕山基地,则展现了优秀的社区文化、活化的文化样态,外国友人在这里兴致勃勃地体验中国普通居民生活,感受身边的文化和真实的中国。
  与山东省京剧院合作建立的京剧基地更是创新传播模式,与山东大学海外合建的韩国东西大学孔子学院共同策划了“带讲解的京剧”巡演活动,推出《大闹天宫》、《杨门女将》等诸多新编曲目,演出时增加对京剧的导读、诠释与互动,深受海外观众好评。先后赴韩国釜山东西大学、庆州EXPO公园文化厅和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京都立命馆大学等地,进行了20多场具有特色和针对性的京剧演出和文化展览,观众涵盖从六七岁的娃娃到六七十岁的老人,累计达四万人,达到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历史性的机遇,无疑将对中华文化的传播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的主旨、定位与模式创新,紧贴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将文化体验与文化教学、文化研究有机结合,构建一种多元文化背景下“沟通无障碍”的文化传播方式。让更多的汉语国际师资和文化传播者掌握这一传播方式,使人人会用“国际话语”,人人能讲中国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摄影:袁凯)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