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书

异质空间中的城市形象

日期: 2011-12-09      作者: 王阳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王阳
  比较文学形象学是对异域文学形象的研究,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在中国学界虽初露端倪,但已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研究前景。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吕超先生的新著《比较文学新视域:城市异托邦》,犹如一股清新的暖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该著作打破了传统的研究者借用乌托邦理论来诠释文学中异域形象的弊端与不合理之处,创造性地运用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异托邦概念,深入浅出地对城市异托邦的生成机制和研究范畴进行了细致的理论阐释,颇有创新意义。
  与此同时,该书回归文学文本,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北京和上海为例,在历史视域下对城市形象进行文化审视,为读者呈现出一个颇具空间想象力的城市景观。
  全书共分六章。前三章以理论辨析为主,在梳理了大量材料和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乌托邦和异托邦的不同点,颠覆了以往研究的不合理之处,同时突破了比较文学形象学只研究国家形象、民族形象的束缚。后三章偏重于具体的实例分析,选取英语长篇小说中的老北京和老上海为例,印证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为外国作家笔下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国城市,北京和上海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城市形象,许多作家在叙述它们时总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一种意味深长的暧昧。通过作者精辟细致的论述,我们会发现,西方文学中的北京和上海形象是多层次和多侧面的,既和现实迥然不同,又与现实相互联系。它们同作为典型的异托邦表述体系和话语方式,既像一坛越窖越浓的佳酿,又如一座扑朔迷离的迷宫,因融合了城市想象、文化误读等多种异质元素而显得更加耐人寻味。
  诚如莎士比亚所言:世界是由梦幻的质料构成的。“城市异托邦”也是异质文化的观察者站在自身所处的文化语境中,用梦幻的眼光相互审视的结果,它必然会展示出我们自己“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不经意的景观风俗。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另类的美。《比较文学新视域:城市异托邦》一书,便带我们走进了这种独特的美。
  《比较文学新视域:城市异托邦》
  吕超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