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济宁新闻 时政

舌尖起风云

——访济宁市委新闻发言人王鸿鹏

日期: 2011-11-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本报记者 杜辉升
   见习记者 刘 田

  11月1日,济宁市公布了42名党委新闻发言人名单,新闻发言人再次走进人们视野。一直以来,外界对经常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新闻发言人都充满了好奇,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担任新闻发言人?又需要掌握怎样的工作技巧?
  11月4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济宁市委新闻发言人、外宣办主任王鸿鹏。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已有20个年头,担任新闻发言人也有5年时间了,在这个“崭新”的岗位中,王鸿鹏已称得上是“老资格”了。

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那句“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的话语引起舆论一片哗然,一时间新闻发言人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甚至被称为“高危”岗位。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首批75名中央部委新闻发言人只有8人仍在岗,占总数的10.7%,九成的新闻发言人都离开了这个岗位。
  对此,济宁市委新闻发言人王鸿鹏表示,这属于正常现象。到目前为止,新闻发言人还不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大多数都是由各个部门的分管领导来兼任,也没有专门的制度规范来管理,从而影响了新闻发言人队伍的稳定性。与其说新闻发言人是高危工作,倒不如说是一份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王鸿鹏认为应该多方面来看待这件事,“一个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应该具备丰富的经验、坚定的原则及灵敏、准确的反应,能够沉着应对一些棘手问题,面对媒体不应该有过多的顾虑,最主要的还是态度真诚。”
  他认为,面对记者提问,尽管有些事情是事实,但是由于事件所处的阶段,或者时机不成熟,而不能向公众和盘托出,却又不能不说。这时候,新闻发言人怎么说,以及说到什么程度,就要掌握一定的分寸,也就是所谓的“口径”。由于新闻发言是一种职务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有些敏感问题,必须在得到允许后才能发布相关信息,没得到授权就不能向公众提供任何信息。

  每位官员都要把自己当成新闻发言人
  “事实上,官员本身就是新闻发言人,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这一角色,及时向老百姓公布工作信息,这有助于老百姓对政府决策的理解和支持。”针对什么样的官员可以做新闻发言人,王鸿鹏说。他还认为,一个专业的新闻发言人,除了最基本的政治素质、工作原则和表达能力外,还应当具备丰富的学识,渊博的知识,对本部门的业务以及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要熟悉,及时学习掌握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信息综合能力,否则在面对媒体提问时,一些背景性的资料就很难把握。同时,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媒体各种意想不到的提问,以及一些突发事件,不能慌乱以免失语,产生负面影响。
  王鸿鹏举例说,2008年8月23日,孔子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一位外国记者突然就与会议无关的敏感事件发问,这一突发状况出乎了所有人意料。然而会议新闻发言人却非常冷静,首先对该事件的发生表示遗憾,并承诺事情调查清楚之后肯定会给社会各界一个交代。刚才还乌云压顶的会场顿时云开雾散,一场“危机”化解于无形。“不管记者的提问多么始料不及,新闻发言人临场都不能慌张,更不能拒绝记者提问,保持沉着冷静的头脑才能将事实说清楚。”
  中国的新闻发言人都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和党委、政府的形象密切相关,如果过于个人化、个性化,就容易出现失误,当然也不能过于拘谨,要有张有弛。这就要求新闻发言人在发言时讲究一些技巧和学问,“好的事要说出好结果,不好的事要说出好效果。”王鸿鹏表示。尤其是一些负面新闻,跟媒体要好好沟通,争取媒体的理解,把想要说的东西好好表达出来,使媒体的报道更加客观公正。

  优秀的新闻发言人是记者培养的
  好多人都认为,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是挑战者的关系,非敌又非友,但王鸿鹏认为两者应该是有分寸的朋友关系和互动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媒体从新闻发言人那里得到新闻,新闻发言人则通过媒体这一平台发布信息。王鸿鹏说:“新闻发言人应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这是一个优秀领导干部必备的能力。记者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公众,新闻发言人在与记者的互动当中,会碰撞出意外的火花,也可以实现更好的信息传播。”
  王鸿鹏表示自己很珍惜新闻发言人这个岗位,会认真履行这一职责,积极主动地做好这份工作。他说,有些新闻发言人确实对媒体心存畏惧,不敢面对媒体;一些部门对新闻发布会不积极、不主动,有的部门甚至一年一次新闻发布会都没有。
  据了解,目前济宁市共有56个市直部门,按照每个部门一年开两次新闻发布会来计算,一年至少应开一百多次,但实际情况是全市每年仅有三十多次新闻发布会。王鸿鹏认为,新闻发布会的召开应有一些硬性要求,不能可有可无,否则新闻发言人制度就名存实亡了。
  从媒体的角度来讲,则要想方设法从新闻发言人那里获取信息。王鸿鹏表示“真正优秀的新闻发言人都是记者培养出来的。欢迎媒体多提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这对于提高新闻发言人的素质能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而对于新闻发言人偶尔的失误,媒体、公众也应该给予更多宽容和理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