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济宁新闻 时政

“90后”大学生,何以投笔从戎

日期: 2011-11-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13日,一名参加预征的女青年参加体能测试。□记者 张晓科 报道
 应征大学生在填写本报问卷。
  在今年参加征兵体检的适龄青年中,高校在校生的比例大幅增长,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抽样调查——
  □文/图 本报记者 吕光社 杜辉升 见习记者 孟 一
  11月15日,济宁市征兵体检工作结束。据济宁市征兵办公室参谋范广强介绍,全市今年招兵计划数量是4000名左右,而截至10日已有8300名适龄预征青年参加了体检,其中大学生应征者占到两成左右,较往年大幅增长。虽然针对大学生参军的鼓励政策不断推出,但对于这些在“温室”中成长起来的“90后”,纷纷投笔从戎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心理?是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压力实现曲线就业?还是借着部队这个“跳板”赢得考取军校或晋升的机会?抑或是心怀军旅情结的全情投入?为一探今冬大学生从军热的真实原因,记者在11月10日前后,在济宁市市中区武装部的体检现场,发放了100份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

“热血男”占三成,“锻炼自己”是目标
  “这个机会我等了3年,之前也到武装部问过,可当时不要在校生。”自称“热血男”的22岁小伙子孙文博提起当兵就十分兴奋。“从小时候看电影起就一心想做军人,觉得那是种荣耀。在我看来,人人都应该当兵,不当兵会后悔一辈子。”说起从军的意愿,他异常坚定。
  根据记者调查显示,像孙文博这样的“热血男”,在调查中占到31%。他们一直有从军梦想,并且不管是否能晋升军官,都想长时间留在部队工作。在这些带着积极入伍心态的年轻人中,有68%是通过电视、电影、网络等渠道了解到军旅生活的,并由此产生了迫切的从军愿望,像许三多、李云龙似的荧幕人物更是这批年轻人的军旅偶像。山东理工职业学院大三学生李想,家境殷实,父母都已经为他联系好了工作,作为学校篮球队主力的他,即将参加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当听说可以参军入伍后,他毅然在第一时间报了名,想去一圆儿时的军人梦想。他对记者说:“舒服的日子以后有很多,但当兵的经历是花钱也买不来的。”
  当被问及是否做好充分准备去接受军队高强度的训练时,李想坚定地点了点头。“家里有好多长辈是军人,一有空就给我讲军队的故事,讲如何训练,如何作战。我知道,真正的训练并不像电视剧那样精彩,军旅生活很苦也很累,但这丝毫不会动摇我做一名军人的决心。”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抱着积极心态入伍的年轻人普遍有着较强公民责任感,并将军旅生活作为锻炼身体,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强化组织纪律性和养成独立生活能力的难得的经历,“锻炼自己”成为他们的关键词。在现场组织征兵心理测试的济宁市精神病院副主任医师靳士立也说:“完全没想到现在的小青年从军热情会这么高。从现场测试结果来看,他们确实都具备了基本的入伍心理素质,而这也将成为他们建功军营的根基。”

寻求发展机会的占半数多,“就业”成优先考虑
  “父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家里生活压力很大,所以在选择从军时,难免会有一些现实的考虑。”家住汶上县南旺镇的女大学生宫野春田说。她今年毕业于聊城大学,在校期间品学兼优,还入了党。她坦言,“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非常大,想找到称心的工作是难上加难。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征兵政策确实很有吸引力。”
  根据此次问卷调查,34%的在校大学生投笔从戎是看上了征兵新政策。为鼓励高学历、高素质青年入伍,济宁市针对今冬征兵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扩大公务员招录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比例,将拿出不少于10%的事业单位岗位定向招考退役大学生士兵;报考基层政法干警的加10分;应征入伍的在校大学生服役期间,其家属享受军属待遇;对退役士兵全部进行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在校生入伍服兵役后愿意复学的,可以在原就读学校复学等等。调查发现,前来应征入伍的适龄青年对相关政策满意度也突破了85%。
  还有23%的被调查者在回答入伍心态时,选择了“迫于现实压力,希望曲线就业”。在以现实心态准备入伍的在校生看来,比起在人才市场挤破头争职位,部队专为大学生提供了直接提干、保送军校、转士官、学技术等诸多机会,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在无形中成为一种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对于带着这种想法入伍的年轻人,济宁市市中区人民武装部部长李国玉表示不必过于担忧,他说:“每个人首先都需要生活在现实中,这不是什么问题,我们不可能要求每名应征者在入伍前就有强烈的军人责任感。大学生属于易引导人群,可以通过入伍后的训练、学习、工作,渐渐领悟到军人胜不骄、败不馁、雷厉风行、敢打硬仗的军旅内涵,而这种军人品质也将成为未来他们闯荡职场的宝贵财富。”

我的青春谁做主,“迷茫”是他们的关键词
  “我在学校是学经营管理专业的,对这个专业本来就没什么兴趣,更何况未来步入社会,哪有单位会让我直接去管理别人,当兵反而比较省心。”一名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的学生在回答主观题时写到。调查显示,像他这样对未来充满迷茫和困惑的学生在被调查者中占到了一成多,而这也成了他们应征入伍的诱因。记者发现,这种心理在被调查者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
  针对这种“我的青春谁做主”类的疑问,南京师范大学文化学者靖鸣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今的在校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缺乏基本人生规划和目标。在受到往届毕业生艰难求职经历‘心理暗示’的同时,对求职单位所要求的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等内容缺少必要、客观的认知,盲目认为学校所学基本没用,进而导致了对未来迷茫和困惑。在他们看来,拿到毕业证书之时,也就是失业的开始,与其失业不如先当兵有个活干。”
  李国玉对此也有相同的认识,他说:“在体检的最后一个环节‘心理测试’中,有个别应征者因‘理想’缺失而被剔除出去,盲目入伍在军队中也很难有所作为。而这些消极心态也提醒学校、家长和社会,要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发展教育给予更多关注,帮助他们克服和纠正,走出思想误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