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今日关注

■一周经济评论

涨幅虽趋缓 拐点仍难言

日期: 2011-09-13      作者: 盛 刚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盛 刚

  仅从刚刚公布的8月份经济数据看,好消息居多:CPI同比上涨6.2%,近4个月来涨幅首度回落,而7月份CPI为今年同比涨幅最高点的概率极大;PPI同比上涨7.3%,增速也略有下调;早前公布的中国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50.9%,环比回升0.2%,也是持续4个月回落后的首次反弹。再加上年内世界经济增速下调已经定局,未来国际大宗商品大幅上行的可能性较小,也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
  因此,普遍的看法,未来几个月,物价涨幅的回落将是趋势。乐观者甚至认为,CPI拐点已经确立,其潜在含义,则是对放松宏观调控的期待。但在当前复杂形势下,仔细分析这些数据,其实很难得出物价涨势已成强弩之末的结论。
  8月份CPI略有回调并不能成为CPI拐点出现的依据。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在6.2%的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约为2.7个百分点,较7月份大幅回落0.6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3.5个百分点,较7月份上涨了0.3个百分点。如此说来,6.2%的CPI数据并不低,物价同比回落完全由翘尾因素贡献,CPI环比指标仍然处于上涨通道,月内通胀压力并未实质性减轻,老百姓购物依然是要多掏钱的。显然,物价到底是涨了还是跌了,要看环比而不是同比。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8月份CPI主要数据来看,影响最大的食品价格中,虽然猪肉价格涨幅趋缓,但一直在往上走,且8月份下旬后又呈明显升势,与此同时,鸡蛋、食用油的价格则涨幅惊人。而纳入CPI计算的八大类商品价格中,同比都在上涨,环比下降的只有衣着类,微降0.1%,而且8月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比上月还扩大了0.1个百分点。
  考虑到CPI环比数据的季节性因素,就更不敢过分乐观。进入9月,随着“中秋”、“十一”的到来,我国又迎来商品涨价的黄金季节。这期间,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自不必说,原先那些缓涨甚至不涨的商品也都会想着法子涨价。即便充分估计到翘尾因素,别说9月CPI回落到6%以下不易,出现反弹也不会让人感到奇怪。
  外部形势的复杂性也加剧了我国应对通胀的困难。过去几天,欧美“救市”举动频频。继美联储早就表示将超低利率至少维持到2013年中期后,上周四,美国总统奥巴马抛出了规模达4470亿美元的就业促进方案,此前对通胀保持警惕的欧洲宣布停止加息,各种货币宽松政策已呼之欲出,发达经济体如此,土耳其、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目标也由抗通胀转为扶持经济,开始了降息之旅。所以,虽然估计年内世界经济增速下滑有助于缓解输入性通胀压力,但为抵御经济衰退,各国若“开闸放水”,很可能会使这种“缓解”大打折扣。
  因此,尽管8月物价上涨幅度暂有缓和,说CPI拐点已经出现则为时尚早。即便未来几个月,因翘尾因素物价涨幅呈趋势性回落,但新涨价因素不减,甚至还在增加,这种下降也仅体现在统计学上,实际意义不大。真实的物价仍在涨,而我国管理通胀预期的任务也依然严峻。换言之,看未来物价形势是否真正好转,除了CPI同比涨幅明显回落外,环比价格趋稳走低来得更为关键。   
  中国政府显然对此有充分的准备。发改委已承认,“中国价格总水平仍可能高位运行,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难度在增加”,央行则言,将“高度警惕物价上涨”,温家宝总理更是在日前撰文指出,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中国要尽可能使物价涨幅在下半年降得多一些,并为明年稳定物价打下好的基础。这无一不是在表示,对抑制物价上涨的难度决不可掉以轻心。可以断言,在“拐点”确立之前,从紧的调控政策,虽不至于加码,但更不会轻言“放松”。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